天水清水县秦亭镇金字招牌背后的发展真经

08.10.2015  12:10

  原标题:金字招牌背后的发展真经

  ——全国文明村镇秦亭镇的创新发展之路

  省政协副主席张津梁深入赵尧村帮扶户家中亲切慰问

  秦亭镇赵尧新村

    

   中国甘肃网10月8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赵继红

  秦亭镇位于清水县城以东28公里处,现辖19个村,有耕地10.3万亩,草地6.2万亩。因秦人先祖非子牧马有功封邑于“秦亭”而得名,素有“甘肃东大门”之称。

  近年来,清水县秦亭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美丽乡村为主题,超前谋划建新村,立足实际促发展。如今,走进美丽的关山脚下、长沟河畔的秦亭镇,鸟语花香,峰峦绵延,林茂草丰,溪流蜿蜒、新居纵横。夯基础推进安居“幸福家”

  安居方能乐业,居住环境的改善是群众期盼和现实要求。秦亭镇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用整齐的房屋和优美的环境来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从群众实际出发,在为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教育和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有序推进富裕、和谐、文明魅力的新秦亭建设。

  近年来,秦亭镇紧紧把积极争取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作为彻底改善人居环境,解决群众居住分散、出行难、饮水难等热点困难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来抓,先后争取实施了二坊新村、赵尧新村、樊夏新村、店子新村等233户1203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建成了集农户住宅楼、辅助用房以及水、电、路、绿化、亮化、文化广场、沼气、堤防、排洪渠等附属工程为一体的新农村。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政协副主席张津梁多次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秦亭镇赵尧村调研和解决问题。在8月份的“双联”工作座谈会中,张津梁副主席再次要求:要全力做好扶贫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及移民搬迁等工作。

  秦亭镇赵尧一、三、四组地处镇政府东北部3公里处的山坡高寒阴湿地带,山大沟深,吃水、行路、就医、上学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在“双联”政策扶持下,赵尧村依托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在继赵尧二组搬迁新村后,于2013年初将赵尧一、三、四组列入省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并启动建设,目前70户农户的新居建设全面完成并整体入住,巷道、院子硬化完毕,供排水、沼气、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花园及村庄绿化、健身器材、垃圾箱一应俱全。

  进入农户家中,正准备做午饭的魏阿姨热情的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四室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的121㎡的二层小楼房。说起这几年新农村的变化,魏阿姨笑得合不拢嘴。“我们现在住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小洋房,水通了、电来了、道路硬化了,沼气入户了,做饭更加方便了,你说我们能不从心里感激政府和把日子过得更好吗?”

  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居民楼错落有致,村容整洁、山田点缀、树绕屋舍的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善了赵尧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住房条件,促进了该镇美丽乡村建设,为清水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树新风搭起文化“连心桥”

  在新农村文化广场上碰见晒太阳的张大爷,跟老人聊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张大爷告诉我们,自从成为了全国文明村镇,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群众素质也慢慢提高了。如今,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数字电影播放室等公共文化设施一应俱全,适时举办广场舞、农民文艺汇演、社火调演、歌咏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我们老人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秦亭镇政府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活动、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外出观摩学习交流等方式,积极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使全镇85%以上的农户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专业大户”和“劳务带头人”,为推动文明家园创建注入了强大活力。

  播种文明,收获和谐。随着创新发展的不断推进,秦亭镇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乡镇”“县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更是呈现出经济增速、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条条拓宽的大街畅阔洁净,一片片崛起的楼群鳞次栉比,一个个新扩建的市场人流如织。在创新发展之路上,秦亭镇不断强化以全国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