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耕忙

05.04.2017  07:08

进入春季以来,随着天气转暖,我省各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早部署、早落实、早动员,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陇南市是我省春天来的最早,气温回升最快的地方。清明时节,在白龙江沿岸的田间地头,“陇江家庭农场”的刘正社和工人们一起耕田、施肥,今年他打算再多种些蔬菜。通过提前上市,错时上市等办法,陇南的特色蔬菜产业既丰富了周边城市的菜篮子,也增加了群众收入。

景泰县在春耕生产中精准施策,调整种植结构,放大土地效益,积极增加农民收入。五佛乡泰和村的农户陈子兵这几天正在抢墒覆膜,为马铃薯的播种做好准备。今年,景泰县在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还计划打造“枸杞、大枣、梨、苹果、文冠果”五个八万亩工程,提出在全县干旱区搞旱变水,盐碱区发展生态养殖,风沙区扩大经济林果,灌溉区壮大中药村的总体思路。

民乐县种植户李其涛,以前在一家啤酒厂工作,去年企业收购了一批民乐县的大麦、小麦作原料,经试用,特别适合啤酒麦芽的生产。借助这一商机,今年,李其涛在民乐县新天镇大胆承包了1200亩地,全部种上了大麦、小麦。

在天水神州绿鹏公司的温室大棚里,蔬菜苗子长势良好,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神州飞船搭载的种子所进行的试验育苗。等筛选成功后,该公司将有用的植株先育成杂交组合,最后育成新的品种,然后再进行推广种植。

武威市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节水技术和措施,着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益。当地水利部门为古城镇五畦村新建的产业园区修建1.2万方蓄水池,灵活调配农业灌溉用水,切实落实设施产业水权,保障了日光温室用水“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

嘉峪关市通过与各村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突破土地“死收成”,灵活种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农作物种类,真正让农民耕出“幸福田”,收获“钱袋子”。

记者:甘肃台,徐煜旸,嘉峪关台,张掖台,白银台,天水台,武威台,陇南台

甘肃台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