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淡化职称论文更要完善评审制度

13.11.2015  10:18

  淡化职称论文更要完善评审制度

  □缑玉明

  日前,《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办法》规定,在晋升高级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本报11月11日1版)

  人们诟病已久,却又不得不遭其裹挟的职称论文,终于要退出职称评审的舞台主角位置了,这对广大乡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他们再也不必为了写一篇论文而挖空心思了,再也不必为发一篇论文而花钱到处求人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论文就是万恶之源、毫无意义。对学术研究人员而言,高水平的论文恰恰是他们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写成论文发表,供大家学习交流,正是我们多年来倡导的教、学、研结合。但现行职称评审制度下,论文的性质早已跑偏,为了评职称,有的老师把不少心思花在了写论文、发论文上,成了好好教书的不如努力写论文的,教学水平高的不如发表论文多的。更严重的是,这一体制还催生了不少校园怪相,如请人代写论文,花钱买论文,剽窃论文,等等。可以说,职称论文不仅挫伤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已成了劳民伤财和危害学术风气与社会诚信的推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省出台大举措支持乡村教育,无疑是广大教师们所期盼的。不过,诚如前文所说,问题的根源不在论文本身,而在于“唯论文”的职称评审制度。因此,淡化论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是深化教师职称改革,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符合教师职责的职称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让各类优秀教师都有上升空间,都有盼头,形成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否则,取消了职称论文这一硬性指标,人们难免就会在教学以外的其他方面花心思,引发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行政力量还处于主导作用的职称评审制度下,谁敢保证不会有人为了评职称而对行政权力俯首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