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逆淘汰”,培育官场良好生态
在“上梁不正”的腐败之风下,茂名“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官场潜规则大行其道,进而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干部任用“逆淘汰”现象。(8月17日京华时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是符合事物发展的一条自然规律。可是时下,这种先进的进化论在某些时候,某些领域却发生了改变:坏的淘汰了好的,劣质的淘汰了优胜的,小人淘汰了君子,平庸者淘汰了杰出者,等等,这种情况称之为“逆淘汰”现象。有些地方的“官场”,也出现了“逆淘汰”现象,比如善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者,往往能够青云直上,但不走此途者即成异类,不仅难以进步,而且还会受到排挤和打击报复。
在干部选任提拔过程中,一些善于投机取巧、钻营、拉关系的人总是能够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真正埋头苦干、不跑关系的人却原地踏步或者不进反退,官场的这种“逆淘汰”现象,从茂名领导干部系列违纪违法案件中可以窥见一斑。这起窝案涉案人员职位之高、数量之多、性质之严重,在广东乃至全国罕见――茂名原市委书记周镇宏和其继任者罗荫国、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原副市长陈亚春、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育英、原市委政法委书记倪俊雄等人“落马”,涉案人员包括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茂名市辖6个县(区)的主要负责人无一幸免,波及党政部门105个,其中159人涉嫌行贿买官。为什么有这么多干部敢冒风险,加入行贿者行列,走上跑官要官、违法乱纪之路呢?因为他们太懂得“君子斗不过小人”的官场“逆淘汰”潜规则的厉害了。在干部任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用谁不用谁,何时用、用在哪,都是主要领导一句话的事。因此,善于烧香拜佛、“进贡”者自然得到好处,不懂“规矩”、不跑不送的干部就提拔无望。于是相当多的好干部不得不违心随波逐流了。据报道,窝案爆发前的几年里,茂名买官卖官风气畅行,成为官员中半公开的秘密。信宜有个镇长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努力工作卓有成效,每次开干部大会都受表扬,但多年没有提拔。为了升任镇党委书记,他抵押贷款5万元,凑了20万元行贿,此后很快被提拔。
“抵押贷款”为跑官,此等悲剧让人怜!这还不算荒唐的,有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官场“逆淘汰”闹剧,更让人悲愤。山东泰安曾有农民集体到市委告状,说乡党委书记向农民集资敛钱,弄得农民没法过了。时任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一摆手说,你们都回去吧,感谢你们为我推荐了一个好干部!没过多久,那个乡党委书记果真被提拔上去了。当一个地方的官场生态恶化到这种程度,是非颠倒,正不压邪,“逆淘汰”就会对官场内外许多人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慑力,这些人的不断加入与认同,又会不断巩固“逆淘汰”作为一种潜规则的“合理性”,这将是多么可怕!
“逆淘汰”是一个可怕的政治现象,它使务实肯干的干部倒霉受气,让趋炎附势的干部升官发财。如果这种现象长时间存在,群众的失望、愤懑情绪就会蔓延,党和政府的威信就要受到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然堪忧。为此,必须要淘汰官场“逆淘汰”现象。而治理官场“逆淘汰”现象,就必须从改革干部选任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做起,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长效机制,切断“一人说了算”的提拔官员渠道,切实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培育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