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泽而渔式的门票经济得不偿失
中国的新《旅游法》虽然自去年10月1日已经生效实施,但在如何监管“门票经济”上仍然缺乏细致而科学的规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很考验立法智慧。
作者:邓子庆
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16日,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门票将从105元/人次调整为130元/人次……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9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十一临近,准备外出旅游的朋友还未兴高采烈地上路,恐怕要被“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败些兴致。说实话,笔者看到类似新闻已然淡定:每年重要节假日来临前,都会传出景区门票上涨的消息,加之交通拥堵、宰客频出,要持续为一种现象而不爽,简直磨灭人性,索性来个“玩不起躲得起”拉倒。
但话说回来,旅游休闲作为一种基本的精神享受,谁不希望像徐霞客(徐霞客时代无门票之说)那样玩遍万水千山?退一步,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人一年到头找个把景区转转,再正常不过吧?岂能搞得人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又因门票太高而左右为难?正因如此,景区不时涨价之事还非得说说。为自己,也为景区。
为何说劝景区不要贸然涨价是为景区好?这里面有个旅游经济学。常识是,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有研究表明,它能带动100多个行业,对饭店业贡献率超过90%,对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正因如此,一个地方若把门票经济视为重要收入来源,目光显然过于短浅——门票很低,大家印象很好,拉动客运、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多个产业,最后总收入未必低;相反,门票太高,游者不前,导致相关产业萧条,极可能得不偿失。如果一些地方还不会算账,笔者不妨举一正一反两个事例。
正的方面。2002年杭州开始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前,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而尽管免费开放10年至少少收门票收入逾2亿元,但杭州没有因此亏钱,反而赚得更多,2012年杭州旅游总收入达1191亿元,可谓“丢了芝麻,捡了西瓜”。反的方面。2000年之前,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门票价格一直很便宜,只收2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2元左右)。但自2000年开始,为增加旅游收入,印度旅游部突然将外国游客的票价一下提升至近20美元,后据印度旅游协会称,悬殊的门票价格至少吓走了1/5的外国观光客,最终不得不再次降价。因此,究竟是我行我素、涸泽而渔地涨价,还是放长线钓大鱼?一些景区涨价前还有必要引以为戒,好好掂量掂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门票经济和旅游经济学间如何选取,不能单纯依赖于地方或景区的利益自省。毕竟,绝大部分景区是全民财产,具有公益属性,而旅游休闲又关系国计民生,如何使旅游经济学发挥出最大效应,才是根本所在。正因如此,针对景区涨价行为,政府监管不能缺位。
在我看来,国家有必要从提升国民福利、促进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在立法层面着墨。这方面,对景点、公园门票等方面的管理都有完善的法规加拿大就值得学习。早在1930年该国通过《国家公园法》,公共景区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门票几乎都免费。由于有完善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收取或提高门票价格或者任何涸泽而渔式地经营景区,在该国都是无法做到的事。中国的新《旅游法》虽然自去年10月1日已经生效实施,但在如何监管“门票经济”上仍然缺乏细致而科学的规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很考验立法智慧。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1_10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