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东:精准教育注入扶贫强大“动能”

22.11.2015  09:40

    涪东:精准教育注入扶贫强大“动能

    从2015年9月底开始,甘肃抓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了统一的专项支持计划。在该项计划中,双语教育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这份名为《甘肃省精准扶贫民族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的文件,到2017年,甘肃省民族地区要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双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等工作目标。(11月11日人民网)

    透析各地贫困成因,虽然千差万别、各有各的“苦衷”,但抛开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等先天“硬伤”外,代际贫困传递及脱贫技能匮乏等致贫因素照样不可小觑,前者不仅让贫困成为困难群众代代挥之不去的痛苦“梦魇”,而且也极有可能让扶贫陷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境地,而后者让贫困群众处处掣肘,往往是面对贫困窘境只能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即便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强行“扶上马”、脱了贫,但一旦撤去扶贫外力,这些刚刚摘掉穷帽的群众估计也会因缺乏造血“渔术”而再次返贫,让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成为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若是如此,真还是让人有点伤不起。

    其实无论是消除代际贫困还是增强脱贫技能,破解之道都只能是强化教育培训,用精准教育注入扶贫攻坚强大“动能”,具体到实处,一来要强化思想教育,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的战略举措和惠民政策,当前更是应当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共建共享等全会精神如脑入心、妇孺皆知,不断提振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切实增强思变思富的思想动能。二来要强化学校教育,在认真贯彻2015至2020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同时,合理设置中小学校点,配齐配强师资力量,推动山乡教育上档升级,让贫困家庭孩子就近就便接受良好的现代教育,确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落地生根,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代价贫困的“终结者”。三来要强化职业教育,坚持“渔鱼”之术并举,整合教育、劳动等人财物力,突出电商扶贫等重点,加强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更多诸如“陇原妹”等劳务品牌,不断增强脱贫和推动发展的动能,让贫困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早日过上幸福富裕的小康生活。

    当然,既是精准教育,还不能忘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同胞,在统筹推进思想、学校和技能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当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学,探索采用多种双语模式办学,增进各种文化交流碰撞,不断传承和保护好历史悠久、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政策精通、作风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增强推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人才动能,拉长补短,团结带领少数民族同胞谋发展之实、创致富之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共享幸福美丽新甘肃发展成果。(文\涪东)

( 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