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并不媚外,就是缺“国民产品”

29.03.2016  04:22

    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但凡产品被冠上了洋品牌,就会趋之若鹜购买,比如原产于中国、贴日本商标的马桶盖。若果真如此,如何解释中国品牌华为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

    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并不崇洋媚外。他们之所以购买国外产品,仅仅是因为国外产品的总体质量和性价比优于国内产品。同样,中国消费者购买华为、海尔和格力等国内品牌,也绝非一种单纯的爱国主义行为,只是因为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高于外国货。这正反映国人对“国民产品”的迫切需求。

    “国民产品”是指一国生产的拥有强大市场竞争优势、高质量水平、高性价比的产品,既让大多数国民买得起,在与国外产品的对比中又足以代表大多数国民的消费意愿,且具有不断迭代和可持续的市场生命力。

    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无不拥有这类产品: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是日本的“国民车”;现代是韩国的“国民车”;苹果手机是美国的“国民手机”,自2007年上市以来,产品已经从1.0版升级至即将发布的7.0版,累计在全球售出超过2亿部;双立人是德国刀具行业中的“国民产品”,已成世界第一刀具品牌;雀巢则是瑞士食品制造业的“国民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

    无论在哪个领域,“国民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意味着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共同选择,成为同类产品中的“明星”,其消费象征意义开始大于实际功能。与此同时,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国民产品”,还在于其品质已得到社会共同认可,带来消费总量的持续扩张。

    更重要的是,“国民产品”一经形成,消费者自然会对其产生消费依赖。一旦该产品推出新版,消费者就有意愿淘汰先前的版本。不仅如此,随着中国产品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汉风”势必将在世界吹起,一个致力于打造中国“国民产品”的企业也一定会随之不断占领国外更大的市场。原因在于,好的质量和性价比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这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国多个领域最近开始出现具备“国民产品”特征的商品。前面提到的华为、海尔、格力便是“国民手机”“国民冰箱”“国民空调”的有力竞争者。又比如在服装领域,一些公司正在向打造中国服装领域的“国民服装”迈进,基于不同人群对服装的质量需求,打造快时尚中端男装、优质平民服装、服装定做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领导品牌,满足国民从普通、中端到高端等多个消费层次的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奇迹震撼世界。而今,以快速增长为标志的中国经济1.0版本已经结束,以“国民产品”为标志的2.0版本才刚刚开始。企业家只要专心致志去塑造高性价比、高质量的产品,就可以获得比前30年仅靠规模和速度还要大得多的发展机遇。 程虹(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