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去哪了 数据来说话
近日,“海鸥去哪儿”科学探秘活动成果发布暨纪录片首映式在云南昆明举行。“海鸥去哪儿”由昆明广播电视台、昆明市林业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策划,去年12月2日正式启动,至今年3月6日,先后放飞34只携带卫星定位装置的红嘴鸥,目前已接收数据3.2万多条,展示了红嘴鸥来自何方、栖息何处以及如何迁徙等信息。
10月5日,150多只红嘴鸥出现在昆明海埂公园附近的滇池水域,为30年来最早的一次。
数据显示,至少有三条迁徙路线
数据表明,红嘴鸥冬季在昆明的活动大致分为越冬早期(11月—12月)、越冬中期(1月—2月)和越冬末期(3月—4月)。不同时期,红嘴鸥会选择不同地点作为夜栖地,但基本稳定在滇池周边的滇池西岸、西华湿地、白鱼口湿地沿线以及滇池东岸的福保湿地、海东湿地等附近水域。而在白天,红嘴鸥总是成群进入城区,在环西桥、翠湖公园等地集中活动,这些地方也是市民集中喂食的区域。
根据追踪数据,部分红嘴鸥有着惊人的活动能力,在阳宗海、星云湖等滇中高原湖泊留下了足迹,一天的活动范围甚至超过了150公里。
今年3月以后,红嘴鸥便陆续踏上了“返乡”迁徙路,根据追踪数据,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共和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部地区和我国新疆的博斯腾湖流域。
数据显示,海鸥飞离昆明后,至少有三条迁徙路线:一路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过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一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在内蒙古西北穿越沙漠,最终到达乌布苏湖区域停留;还有一路经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博斯腾湖。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伍和启博士介绍,红嘴鸥分布广泛,包括除极北地区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在我国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甚至天津等地都有其繁殖记录;秋季南迁时几乎穿越中国全境,向南到达印度及菲律宾群岛等地。
数量稳定增长,今年提前10天到达昆明
“今年提前了10天左右。”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杨明介绍,“部分海鸥脚上戴着脚环,捕捉后发现是前几年我们戴的,说明它们已多次往返昆明。”杨明分析,红嘴鸥今年之所以提前到达,与多年迁徙后红嘴鸥“轻车熟路”有关系,“昆明气候好,市民不伤鸥,政府每年拨款补助鸥粮等,都对红嘴鸥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也不排除跟繁殖地气温变化有一定关系。”
按照以往规律,红嘴鸥一般是先到滇池外海,再到草海和海埂大坝,等数量达到万只以上后,就会飞到翠湖,然后飞到大观楼、篆塘公园等地。杨明说,“去年有39500多只,今年有望突破40000只。”
记录显示,红嘴鸥在昆明时间正逐渐延长。1985年,红嘴鸥在11月进入昆明市区,而如今,红嘴鸥到昆明时间已提前至10月;通常红嘴鸥会在次年3月中上旬离开,但近年却有少量体质较差的红嘴鸥留在昆明不再迁徙。
接待红嘴鸥,昆明准备好了
据昆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杨国荣介绍,为确保红嘴鸥在昆期间有充足的食物,昆明市林业局将根据2014年红嘴鸥同步统计数据组织好鸥粮的投喂,从10月底至明年4月初,每天两次对红嘴鸥62个觅食点组织投喂。
此外,目前昆明全市共有湿地6.05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4.62万公顷,为红嘴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栖息地,提供了不少食物。昆明市副市长阮凤斌表示,昆明市将划定生态红线,继续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档案等,为红嘴鸥等野生动物创造更加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工作计划,昆明市林业局将组织红嘴鸥环志、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同步统计。伍和启说,“红嘴鸥越冬期间种群密度大、密集程度高,常与市民保持近距离接触,传播动物疫源疫病风险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强研究,为今后形成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如禽流感)预案提供科研支撑。”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5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