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国航选舱位加价 选座服务疑为变相涨价

11.06.2014  12:58
原标题:海航国航选舱位加价 选座服务疑为变相涨价

  资料图片

  行业弱势 海航国航选舱位加价

  近日国航“选座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市场传已被民航口头叫停。昨日,国航、海航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还可以正常购票,此前则是由于系统升级暂停。中国国航在六条欧美航线推出价格100元的“选座”服务,只针对经济舱的第四到第十排,但上述服务一经推出便遭到消费者质疑,“4~10排只要网上提前值机、手机值机或提前到机场都可以选得到,为什么要花100元”,矛盾焦点集中在“是否享受到差异服务、是否变相涨价、是否合理”等问题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往航空市场较好和座位充足的时候,航空公司不会斤斤计较,但目前油价高企,市场不景气,航空公司迫于业绩压力收取一定的辅助服务费用。航企为了增收也是持续加码“超值经济舱”等中间舱产品,6月8日起天津航空开始全面取消其主力机型E190头等舱,推出“超值经济舱”产品。

  海航、国航回应暂停选座:

  系统升级现已经恢复正常

  近日,国航方面称率先在往返北京-休斯敦、北京-洛杉矶、北京-法兰克福等六条欧美航线推行机上座位预订付费服务,旅客需额外支付100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当地货币,旅客需在航班起飞48小时之前购买,但经济舱第一排和紧急出口区域的座位并不在可购买的范围。

  昨日国航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用钱预订的座位只是经济舱的第四到第十排,目前可以正常预订,如果没有选完的话其他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国航白金卡及以上等级会员可免费预订。

  事实上,在国航之前,海南航空已经推出了类似的服务“至优座选”,在北京至西雅图、芝加哥、波士顿、布鲁塞尔等国际航线上投放。昨日海航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指定服务电话,普通卡用户支付500元选座费用,即可挑选经济舱第一排的座位,“一般情况下,经济舱2~3排是锁定当天开放的,旅客早点到机场也可以挑选这些座位。

  此前海航、国航选座服务曾短暂停止,但工作人员表示是系统升级目前已经恢复正常。

  质疑:

  加价后为何没有差别服务

  “选座费”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消费者的质疑,矛盾焦点也集中在“是否享受到差异服务、是否变相涨价、是否合理”。中国民用航空网专栏作者李玉良表示,选座项目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国航的这项产品开发毫无诚意,关键在于付费以后能否享受到的差别服务。

  李玉良认为,如果把经济舱第一排放开收费没人说什么,因为本身经济舱第一排是无法通过手机APP或者网上选座等手段选到的,4~10排只要网上提前值机或者手机值机甚至提前到机场都可以选得到,为什么要花100元?

  据了解,传统航空公司的航班选座是否应该付费,目前并没有统一准则和明文规定,而是由航空公司自行规定。但中国航空法律服务中心专家张起淮认为,航空公司在已收取飞机票基础上收取“选座费”,属于变相涨价,而航班价格的变动则需要获得民航主管部门同意。

  国内廉价航空春秋航空则是一直收取“选座费”,但春秋航空方面称,公司的票价只包括了运输费用,餐食、选座、行李托运费是民航局许可的差异化服务,收费之前已在民航局备案,属于合理收费。

  数据

  数据显示,由于需求不振、票价低迷,航空公司的业绩连续下滑。在经历了从2011年连续三年净利润增长下降后,国航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仅为9270万元,同比下滑达62%。

  分析:

  中间舱竞争压力将加大

  对于选座服务,国航方面在公告中解释称,座位预选付费服务已成为国际上诸多航空公司满足旅客定制化需求的一个服务新方向。英国航空、维珍航空及美国部分航空公司已推出座位预选付费服务。民航业内人士王疆民认为,以往航空市场较好和座位充足的时候,航空公司不会斤斤计较,但油价高企,市场不景气,航空公司必须要有利润才能保障运营,收取一定的辅助服务费用就变得有必要。

  有分析指出,在航空主业短期内难以走强的局面下,国航、海航模仿国外航空公司收取“选座费”增收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市场反应不好航空公司也会调整,但是也需做好基础服务。

  今年以来航空业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昨日海通证券分析指出,整体上行业弱势格局还是没有根本逆转,上周国内线票价再度出现下滑,目前两舱景气度还未见明显改善,上周国内、国际两舱客公里收益分别下滑4.7%和上升1.2%。

  在目前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除了“选座费”之外,航空公司为了增收也是调整舱位结构,一方面减少头等舱、公务舱数量,同时增加“超值经济舱”等中间舱产品。

  近日天津航空全面取消了30架E190飞机头等舱,转而推出了“超值经济舱”产品,公司预计在3个月的成熟期之后,“超值经济舱”带来的收益会增多,南航、国航也是纷纷加码“中间舱”。有业内人士指出,航空公司一方面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增收推广品牌,未来会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加入到中间舱的竞争中。(记者索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