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两会:人民币国际化势头强劲

12.03.2016  18:50

  编者按: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2016年既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国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经济改革、"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市场发展等重大议题,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熊猫观察》栏目特请关注中国"两会"的外国专家学者和海外华人撰写系列文章,对上述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人民币(RMB)已成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货币之一。美元仍是国际货币中的龙头老大,且未来若干年还会继续维持这一地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也不容小觑。

  据美国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CNBC)报道,人民币于2013年12月初已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据预计,人民币还有望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个最常用的国际货币。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7月发布的国际货币指数显示,2014年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贸易已占到全球贸易的2.96%,中国还进行了总额高达1.05万亿美元的直接对外投资。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一态势将会强势持续下去。

   国际储备货币篮子中的新成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该组织于2015年11月30日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至此,这一“篮子”的成员由原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个成员增至五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认为,此举是对中国过去几年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的认可。拉加德说,持续和深化这些努力将带来更加强劲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反过来也会促进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向世界发出了积极信息,即中国的货币值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人民币“走出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篮子是一个明智之举。对于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该组织设定了严格的准入要求。为确保人民币是一个“可自由使用”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PBOC)按IMF的标准,向外国央行等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而大量中国游客因此获益:他们可方便地在遍布全球的银行和货币兑换柜台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通过跨境金融交易对外国进行直接投资。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最终将为中国带来丰厚利润,因为对外投资最终将以现金的方式回流中国。

  另外,中国已成功启用中国国际支付系统(CIPS),中国境外企业有望通过该系统将汇款转回国内,而不必再依赖目前通用的环球金融电讯协会(SW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