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重点
社会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不断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进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和制度,规范资金管理,维护资金安全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全面摸清情况
开展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最终目的是为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完善制度提供依据和基础。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摸清各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二是摸清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三是摸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监督方面的情况。
客观反映成效
全面、客观地反映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成效:一是反映社会保障在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促进不同群体公平享有社会保障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二是反映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三是反映社会保障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四是反映社会保障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性公共事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真实揭示突出问题
一是揭示和反映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揭示和反映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揭示和反映社会保障业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五是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未来基金支付能力的影响。
认真研究提出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如,如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如何妥善处理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如何完善转移接续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何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如何理顺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和经办管理体制,如何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等等,为党委、政府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供稿:社保处 刘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