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的驻村工作
滕志军
为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度融合,按照省市县联扶工作有关要求,建立联扶单位干部轮流驻村与驻村工作队工作制度,是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驻村干部是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引导者和维护者,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干部驻村,要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其他村社干部治理好,发展好和建设好村级班子,使先进更先进。因此,当好一个驻村干部,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常到村民院落田间。驻村干部一定不要怕走路,不要怕流汗水,作风不能漂浮,不能有“车来车去,隔着车窗看,只和村社干部打交道”的作风。农村干部,过去被人们称作“跑茅田埂”的。言下之意就是这种干部开展工作,要常走田埂甚至长满茅草的田埂,而不是坐小车跑公路或泡办公室的干部。驻村干部要放下“国家干部”的架子,实实在在为全村人民跑路,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跑田埂”。事实上,只有常跑茅田埂,常钻百姓家,才能体验农民生活,真实感受到农民的疾苦、农民的需要和呼声,发现问题,学到知识,快速融入所驻村,了解所驻村的事。
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驻村工作的实质,就是要让百姓在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反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人,驻村干部,不仅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还要掌握民情,进而及时的反馈给党和政府,便于更好的为群众谋福利。一个好的驻村干部,必须是村民接受、喜欢以及欢迎的。驻村干部,要说农家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让村民有话第一个想到的是给你说;有事第一个想到的是找你帮。驻村干部还要成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差役”角色,当好村情民意调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村级事务代办员、村级发展引导员、农业技术培训员、困难群众帮扶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组织建设指导员。同时把村民当朋友当亲人,使开展工作“耳聪目明”。
和村社干部融洽相处。身为驻村干部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把村上的大小事情都包办了,必须摆正自己和村干部的位置,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和村两委干部、社干部、全体村民一起,成为管理治村的“主人”。一要当好参谋和建议者,对村上的重大事务要建议、引导;二要当好帮助和督促者,要监督村社干部结合实际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三要当好实施和落实者,要亲自与村干部一起落实村干部、群众难以解决的“尖锐问题”。同时驻村干部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坦坦荡荡工作,从从容容生活;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做到为人要正直,诚实守信,表里如一。
主动参与化解矛盾问题。村社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帮扶增收,发展的过程也是矛盾问题凸显的过程。驻村干部不仅不能回避矛盾问题,更要把参与解决矛盾问题看作是锻炼、学习工作经验和方法的好机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一次次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知识,锻炼和提高能力。农村工作是基层工作,驻村工作是一线工作,在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间的矛盾越显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刻不容缓。在处理各种矛盾的同时,又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细心行事,需要驻村干部统观全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出百姓所想所需,看出差距和“病因”。只有看到“病因”,才能知道老百姓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好农村和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