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少年宫”进校园“乐翻”学生娃

08.12.2014  01:42

孩子们正在进行管乐练习

    “老师,我这是第一次看到‘兰州鼓子’的演唱,让我耳目一新,虽然它没有流行音乐的动感,但是,它很有魅力。希望您能把这样的课程带到我们学校来,让城里的学生也能长长见识。”长风小学六年级的一位学生如是说。12月2日,这是他在全市“流动少年宫”实践模式研讨会上,看了皋兰县水阜中学魏晓老师做的交流课后发出的感慨。

    “流动少年宫”作为兰州市少年宫的重要公益活动品牌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自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积极拓展校外教育新领域,探索新的实践模式,通过设计优质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少年儿童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中来,有机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广大少年儿童搭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

    社区农村共享优秀课程

    在全市“流动少年宫”实践模式研讨会上,看完了我市8所学校老师做的交流课后,市校外教育办公室主任王锡森表示,“流动少年宫”已经成为拉近城乡素质教育差距的一个有效载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广大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发展的趋势,也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兰州市少年宫在自身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挥公益服务职能,创新活动实践模式,尝试将优秀课程开发,将实践性、体验性、创新性强的一些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分享到没有少年宫的农村、社区及希望小学,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素质教育均衡发展。在实施过程中,以“流动少年宫”作为有效载体,秉承惠普性、实效性、公益性原则,统筹运作资源,扩展服务内涵,实现了服务模式由定点服务向立体化服务、服务对象由城市青少年向农村青少年的转变。同时,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共同办校外教育”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影响。

    学校参与学生点赞

    兰州市少年宫主任贾世素介绍说,市少年宫作为全市校外教育的主阵地,除了开展传统意义上的少年宫活动之外,还需要不断优化载体,更新教育理念,把特色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不断结合和凝练各方面优势,扩大辐射空间与受惠面,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而“流动少年宫”就好像一个流动的儿童百科大篷车一样,走出少年宫,走进校园,为更多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活动内容。近几年,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流动少年宫”的公益性质更加突出,分赴省、市各县区社区、乡村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服务、倡导示范、流动放映、公益演出、展览展示等活动,受益少年儿童20万人次以上。这次交流活动之前,校外办共征集到105篇课例,有71所中小学参与此项活动,说明学校已经逐步重视校外教育。

    长风小学校长王春兰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最有特色的“校外”课程就是国际象棋,目前,学校国际象棋普及率达百分之百,如今,国际象棋已被学校纳入正常课表,成为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刘军辉告诉记者,学习国际象棋后,自己对国际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每次出去玩都会带一副国际象棋,遇到会的大人,还能切磋几局,遇到不会的,自己就给他们上一节国际象棋课。

    “乡村少年宫”最接地气

    当日的活动中,水阜中学魏晓老师做的《“兰州鼓子”曲艺活动》交流课最引人入胜,不仅有图片,还有学生排练的视频,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魏晓告诉记者,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曲艺形式,是用兰州方言表演的曲艺,也是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过去在兰州家喻户晓。但是,长期以来,兰州鼓子的继承发展处于自流状态,艺人很少,演出难见,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因此,她借助“流动少年宫”把“兰州鼓子”引入课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与鼓子曲艺的知识,感受地方曲艺魅力。通过对“兰州鼓子”的学习,学生逐渐从被动到主动,可以登台演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少年宫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少年宫马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就有校本课程的大项目,比如科技制作、环境保护、抖空竹、武术、球类、经典诵读等,也有学校普遍开展的琴棋书画、音乐舞蹈、航模等。最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学校突出了甘肃特色、兰州特色、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比如“太平鼓”、“开心农场”、“寻找苦苦菜”、“邮票设计”、“葫芦丝”、“厨艺”等,都是接地气的好活动。

    校外办教育研究部部长张元清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地方戏曲文化正在遭遇寒冷的冬天,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兰州鼓子”走进少年宫,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几个曲目,而是对兰州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在点评“寻找苦苦菜”这节课的时候,张元清表示,红古区海石学校独具慧眼,把一个城里人饭桌上都罕见的野生菜肴打造成了一项科技实践活动,既有农村特色,又有科技含量。有田间地头的观察,有实验小报告的撰写,还有活动成果的展示,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我的中国梦”是“流动少年宫”的另一项重要活动。崔腾戌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了解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一位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知道“中国梦”是什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并知道怎样去实现人生的目标。学校通过开展“绘画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等形式,渗透“中国梦”的概念,从而达到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则开展了《少先队诚信活动》,他们通过小品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讲诚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危害。体验诚信情感,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能力。

    张元清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学校把诚信和中国梦作为抓手,非常恰当。当前,诚信教育刻不容缓。马老师表示,很多学校在“流动少年宫”都开展了感恩类、爱心捐助活动,全校学生广泛参与。另外,有些学校开展了环保类的活动,贯穿全年。这些活动进入“流动少年宫”后都在传递正能量。

    注入新内容开拓新领域

    “班班都上武术专业课,班班都有武术专业队,班班都有武术爱好者。”这就是城关区金塔路小学开展《武术》特色活动以后的效果。学校胡若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从现有的场地、教师资源、器械等实际条件出发,以儿童体质现状的常规性检测结果为依据,确定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武术课程。学生不仅会练习几套拳路,而且还把武术中的精神要求变为自己的行动,用武术精神来勉励自己的进步,用武术的教育学习来促进其他学科学习。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出现,逐渐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榆中县清水驿初中的部分孩子自身就是留守儿童,学校为此与志愿者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爱在大西北”的“流动少年宫”活动。活动短短四天时间,采用小组体验、绘本故事讲解、团队合作交流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亲情化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新颖、寓教于乐的活动和游戏,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践中得到磨练,在磨练中茁壮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收获。

    张元清表示,把武术、足球、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容引入少年宫活动,是一种很有创新的做法。培养尚武精神,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一门课。从学校开展互动情况来看,学校并不是一味习武,而是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弘扬中华优秀道德文化融为一体,提升了师生的素养和身体素质。他还告诉记者,这种类似富有创意的少年宫活动,近年来逐渐凸显。如七里河区组织的“百合亲子夏令营”,不仅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兰州特色百合品牌,还了解了农业知识。另外,还有学校把“皮影戏”引入少年宫活动,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一些传承的尝试。

    王锡森表示,接下来,“流动少年宫”还将继续走进学校,指导并配合学校开展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活动,更大限度地满足贫困地区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寻求社会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点参与其中,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记者肖洁萧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