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增活力——肃南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25.06.2015  17:31

强基固本增活力

——肃南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盛夏时节,行走在肃南草原,无论是在牧业点上,还是在机关企业,都能看见党员的身影在忙碌;无论是在办事大厅,还是贫困村里,都能看见党员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今年以来,该县立足牧区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

科学谋划:围绕中心促发展

  “把抓党建、管党建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扛在肩上,真正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在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县委书记李宏伟发出了从严管党治党的强音。

  该县立足科学发展,注重创新载体,把推进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增强引领发展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以“固本强基增活力、服务发展惠民生”为主题,大力实施“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行动、“后进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和基层党建“活力创新”工程,着力打造牧区党建特色品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意见、办法,形成了完备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并完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工作、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全委会述职评议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等制度。

优化措施:示范带动求实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牧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马蹄乡东城子村党支部书记郭立新,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有感触。

  该县深入实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创建行动”“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筛选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引领强、工作特色鲜明的党组织作为重点进行包抓,形成了大河乡网格化管理、北峰村引领产业发展、红湾社区民情流水线服务等特色党建示范点,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摸排20个后进基层党组织,抓住班子、队伍、阵地、制度建设和组织活动、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提升,坚持“一支部一方案”“一支部一策略”,采取组工干部联点、党委委员包抓、下派干部指导、支部书记落实“四位一体”的措施,狠抓整顿转化促晋位升级。

  与此同时,不断深化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积分管理、评议定级“四位一体”党员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一诺三评创十星”活动,量化党员日常管理、业绩评定和民主评议等工作,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发挥作用、创先争优。并出台《关于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实施意见》,认定不合格党员65人,帮教转化51人,劝退或除名的3人,给予党纪处分11人。

  该县不断创新农牧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切实提高农牧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期,并对1500多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牧村党员进行了特色产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分5批次,选派40多名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有效地提升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创新载体:培育特色树亮点

  去年以来,该县在全县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进社区、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开展法律政策宣讲、社情民意反馈、科普知识咨询、文化娱乐健身、扶贫帮困、民事调解、公益事务管理等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该县在全面推行“城乡结对共建帮扶”“便民服务代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党群连心卡”“民情流水线”“三亮三比三评”“党员服务承若”等活动的基础上,结合牧区实际,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活力创新”五项工程。在农牧村,实施“创业带富强基工程”着力夯实农牧村党建工作引领科学发展的基础;在社区,实施“延伸拓展连心工程”,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在非公企业,实施“规范提升活力工程”,着力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空壳”组建多、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机关,实施“联村共建服务工程”,着力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施“崇德敬业奉献工程”,着力提升窗口单位服务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增活力

  “县上给我们增加了经费,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让我们干得有劲头、有盼头。”皇城镇东顶村党支部书记朵茂勇道出了村干部的心里话。

  该县在认真落实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任生活补助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从今年开始,县上为村干部增加5000元报酬,年报酬达到17000元。并提高农牧村纪检委员工资报酬,增加200元,每年每人达到1200元。将农牧村、社区工作经费分别提高到2万元和10万元。全面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税前列支、党费全额返还等制度,并通过县管党费补贴、企业自筹、党员捐助等途径,解决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同时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通过县、乡、村投入和社会融资等办法,近几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35个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新改扩建。(梁生红 岳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