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不作为 激发新活力---我市集中整治公务人员不作为力推作风新常态

15.04.2015  13:13

  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初,兰州市开展公务员不作为专项整治行动,“剑指”公务人员“出工不出力、推诿不担当、消极不作为”等现象,实施“自查自纠、畅访接诉、明察暗访、真查严处”等一系列硬举措、刚约束,广大公务人员精神面貌有了大转变,有为敢为逐渐成为新常态。

  自查自纠强责任

  认识深度决定落实力度,各级党委将学习辅导放在首位,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和阅读入党申请书等方法,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等重要论述,引导大家始终保持入党之初精神状态、当干部之初的责任感。广大公务人员对照整治行动方案进行自查自纠,对照权力和责任清单逐项检查履职尽责情况。

  同时,市纪委还采取年初建立账单、季度对账、半年查账、年底销账的方式,引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想事干事的现象蔚然成风。市人社局坚持定期不定期开展日常干部作风、窗口服务等督导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行“一口受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限时办理”的服务方式,有效地消除了行政审批推诿扯皮的现象。

  畅访接诉找问题

  整治公务人员不作为问题,一靠个人自觉,二靠社会监督。为增强社会监督力度,市纪委在加强对问题线索管理的基础上,公开了信访举报电话,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信访举报邮箱,还增加了一名信访工作接待人员,确保有信必复、有访必接。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市纪委监察局接到信访举报411件,对群众反映有问题的90名公务人员进行了函询、诫勉谈话,对严重违反纪律的4名党员干部进行了立案调查,坚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务人员“不作为”问题狠抓督办落实。在此基础上,市纪委还按照“三转”要求,对热线投诉工作进行了清查,将行政服务类的投诉全部移交市三维数字中心,市纪委专门接收对公务人员作风方面的投诉,确保群众投诉反应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明察暗访促整改

  2014年12月下旬至今年2月12日,市纪委分4个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进行了不打招呼的督查;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又转入常态化的巡查,对督查和巡查中发现的迟到早退、玩游戏、听音乐、逛淘宝网等不作为行为现场予以纠正。市纪委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分级查处的方式,查处了经商办企业的公务人员585名,并责令相关单位逐人进行督促整改。

  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也对本系统进行不定期督查,安宁区、市公安局由督查组随机确定检查单位,坚持在督查中以发现问题为主,从细微之处着手,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拍照留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市建设局针对群众反馈的具体问题,坚持从“严责任、严纪律、严制度、严执法”入手,开展专项督查,并聘请20名服务对象担任作风监督员,不间断地进行明察暗访,及时纠正和防止公务人员“不作为”的问题。

  真查严处净风气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为督促广大公务人员对不作为问题进行整改,市纪委坚持较真硬碰,对督查和巡查中发现的违反作风纪律的问题,坚决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问题突出、态度不端正的,公开进行通报。

  据介绍,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督查和巡查中,市纪委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44件,先后处理了56人,其中对22人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并分3次对19起典型问题在全市进行了公开通报。市纪委还专门制定下发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约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各级党组织对违反作风纪律问题,不定期地开展工作约谈、提醒约谈和告诫约谈,做到警钟长鸣、警示常在。

  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也坚持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树起来,严肃处理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市建设局在第一季度问责处理4名落实工作不力的干部职工,有力强化了广大干部职工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基本杜绝群众反映“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但事难办”的不良习气,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增强了为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