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洮河边题诗过临潭 朱德留在陇原大地的故事

08.11.2014  10:28

  立马洮河边 题诗过临潭

  朱德留在陇原大地的故事

  讲述人:袁志学著名党史专家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

  朱德视察兰州自来水厂

  兴隆山上朱德与兰大学生座谈

  朱德视察兰州炼油厂

  朱德接见《滚滚白龙江》剧组

  朱德长征题字的小庙

  朱德诗句(档案资料)

   中国甘肃网11月8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一段尘封的往事,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渐渐地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近日,电视连续剧《开国元勋朱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播出,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点。

  5日,有读者打来电话说,开国元勋朱德,不仅在长征时从陇上走过立马洮河边,题诗过临潭,在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到他还到甘肃视察。这两次来到甘肃,都留下了一段段动人故事。这几天,经过我们深入挖掘,发现当年诸多细节。往事虽然年代久远,但却无法磨灭,一段段尘封的往事背后,将会呈现出哪些历史的细节呢?

  1936年7月2日,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8月初,二、四方面军发动《岷(州)洮(州)西(固)》战役。8月9日,占领腊子口后,又夺取渭源、漳县、岷县、陇西等地。在岷县,朱德领导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而且召开了有决定意义的“岷州会议”,团结绝大多数红军将领,说服张国焘,确定了北上的方针。红军在洮岷地区活动了57天后北上。10月25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朱德总司令的足迹走遍了甘肃南部的诸多地方。至今,在各地民间还流传着朱总司令的故事。

  1958年7月,朱德再次来到甘肃,实地考察甘肃工农业生产,参观了兰州自来水厂等企业,还攀登了兰州兴隆山。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开国元勋留在陇原大地的动人故事。

  立马洮河边,题诗留民间

  1936年11月下旬,正是初冬时节。原本在春暖花开时节才唱的花儿,却忽然在岷县城外响起了。“桦柴劈成碌碡棋,红军教我当主席,豁出人头手里提,鲁大昌(白),你把爷们啊么呢?”

  这首花儿是岷县西川区苏维埃主席张有才的绝唱。这一曲红色花儿,同流传在甘肃南部各地的红色花儿一样,是唱给红军的歌。

  1936年8月到10月的57天,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南部,动员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当时,红二、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后,为了北上抗日而发动了“岷洮西战役”,攻占岷州。所以,岷县是红军的主要活动地区。在岷县,红军一方面休整,一方面动员民众。红军在岷县成立甘肃省苏维埃政府,这是甘肃省第一个省级红色政权,何长工任甘肃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同时成立了傅钟任书记的中共甘肃省工委,在各地建立了县、区、乡、村的苏维埃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张明远是岷县人,他1925年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1年12月参加董振堂、赵博生领导的宁都暴动,先后在红五军团、红军总部保卫局等部门任职,后参加长征。红军到岷县时,因为他是岷县人,何长工就专门把他抽调到地方工作,任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接到任命后,张明远先到岷县三十里铺找到了他舅舅,然后找到逃散的乡亲们,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随后,红军在岷县的西川、麻子川、茶埠、小西路等区乡建立区、乡、村苏维埃政府35个。唱花儿的张有才就是在这时参加红军的,并且当选西川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红军总部设在岷县三十里铺村,这是洮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地势平坦,四周不远是高山,可谓攻守兼备。当时,全镇仅仅有五六十户人家,红军的指挥部就在村内一个叫“葛商家”家里,如今这里成了红军纪念馆。

  朱老总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故事。岷县县城西面的洮河南岸,这里地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非常陡峭,一条不太宽的小路,坡度差不过超过了七十度,这里名叫红莲寺。在乡亲们的眼中,因山崖色红,悬崖如莲花瓣而得名。山边非常小的土地庙。小庙修建在一个比较突出而孤零零的山头上,甚至没有庙门,里面右侧的墙壁上写着“民众联合”。人们说,红军在岷县时,当年朱德总司令,曾经在这里察看过地形,朱总司令在小庙边休息时,写下了“民众联合”。

  1936年9月30日红四方面军离开临潭北上,朱德同志在甘肃临潭时,曾为临潭冶力关池沟村刘寿山先生题赠了一首诗。全诗如下:行上西北气昂然,长征万里实可怜,抗日反蒋星夜渡,为国跋涉到临潭。

  岷州会议,坚决北上,巧妙拒绝张国焘要地图

  9月16日到18日,红军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了西北局岷州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特、贺龙、关向应等人及各个军团负责人。

  这次会议上张国焘竭力主张红军西进,沿青海进入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朱德团结与会同志,坚决反对西进,主张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奔赴抗日战场。最后,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

  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故事。据张明远将军回忆,会议结束后,张国焘非常生气,因为大家都不支持他,过去支持他的人也持反对意见,于是他很生气地从红军总司令部搬出来,住到供给部。但又没有带地图,就派人去向朱总司令要地图。朱总司令很幽默地说,地图不能给,你(指张)不要部队了,我还要指挥部队打仗呢!地图不能拿!

  红军在这里,设立苏维埃政权,动员民众,当地民众不仅支持红军物资,而且一大批当地青年还加入了红军。

  至今,当地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欠条。这是岷县维新乡农民祖孙三代精心保存下来的。这张欠条略呈长条形,纸张为手制白麻纸。上写“中寨”,内容是“司令到沿山坪驮料来此,我军用面伍百斤,鲁理邦交来禾豆壹石,以军食用,稚费大洋217元,仰该委员会主任查收,付给洋费以免损之,而可凭条作用还,主任姜补臣。”落款日期是:9月30日。欠条上盖有印章:“中国抗日救国红军甘肃第一路司令部一师一团团部。”

  据张明远将军的回忆,红军在岷县休整57天,战士们恢复了体质,动员一批当地青年参加红军,岷县也成为红军另一个加油站。9月底10月初,红军陆续离开岷县等地北上,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军队伍到会宁,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兴隆山顶,学生巧遇总司令

  1958年7月,朱德再次来到甘肃。这一年,他还视察了广东、湖南、上海、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

  朱总司令在甘肃的视察,共计15天,视察了兰州、酒泉、玉门等地,在兰州,他视察了自来水厂等单位,还攀登了兴隆山,考察山上的绿化,与兰州大学师生联欢。

  位于西固的兰州自来水厂,是“一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了兴建自来水厂,有一大批水厂的建设者来自上海。

  7月5日,朱德先在水厂参加了座谈汇报,然后和工人师傅们进行了密切接触。听说朱总司令来了,人们夹道欢迎。水厂的一级泵站,当班的师傅们把设备擦了又擦,唯恐留下一点灰尘。来自上海的王阿能师傅是第一个见到朱德的,他非常激动,伸出手想和朱总司令握手,却忽然发现手上有油污,又犹豫了起来。谁知朱总司令毫不犹豫,乐呵呵地抓住他的手说:“你好!工人同志们好!”

  朱德非常关注自来水的质量情况,他多次询问,黄河的水质怎么样?在沉淀池边,仔细询问黄河含沙量、流速等情况,叮嘱人们要把水处理好。

  第二天,朱德又去榆中兴隆山游览。兴隆山是陇右名山,山下河水清澈,山上云杉密布,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山间还有一座朱德纪念亭,就是为了纪念朱德当年登山而建的。

  据当年的新闻报道,朱德登山这天,天气晴朗,山上的游客不少。不少小朋友也在山上,朱德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交谈,然后在几位同志的陪同下登山。谁知,在半山腰却遇见了兰大生物系、地理系的学生。正在山上做田野考察实习的学生们看见了朱总司令,激动地把他团团围住。在一座古庙里,朱德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进行了交流。朱德幽默地说,你们向我宣传宣传吧?于是,学生们给他讲了兴隆山的历史、山中植物、山体地质等等情况。朱德看见边上一棵大树,就问同学,这是棵什么树。一个同学回答说,这是山杨树,长得快,而且能有效防风沙。和同学交流后,朱德继续登山,这时,同学向他赠送了他们采集的甘遂、党参等样品。朱德说,我带到北京,给你们好好宣传。

  现在,我们能看到几张当年留下的照片,同学们把他围在中间,热情、兴奋、欣喜之情笼罩着那张照片,也是对那段往事的最好写照。

  这几天,《开国元勋朱德》正在热播,就让我们看着电视剧,再重温一段段曾经的往事。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