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水河畔的“公益村”

26.03.2016  11:52

  春风又绿泾河岸,柳树吐芽,桃花绽蕾。

  在泾川县王村镇百泉村,公益活动如火如荼般开展着——召集村里的群众看视频、听讲座,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交流学习感受,分享身边的事;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教儿歌、舞蹈、普通话,给上学的孩子们课外辅导功课,提供看书学习场所,教大伙儿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们做饭、送饭,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去年9月,泾川县王村镇百泉孝谦文化传播中心成立时,北京中安达远科技公司的员工陈娜便被公司派驻到了村里。之后,百泉村里的群众便有了这些新待遇。

  近日,记者走进了百泉村,在孝谦文化传播中心的门口,“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人心和善厚德载物”的对联十分醒目。进入楼内,多媒体教室、图书区、餐饮区、宿舍、厨房等布局合理。从室内楼梯上到二楼,还有会客区、交流讨论区、活动室,以及方便来客休息住宿的客房。

  当被问起这个中心开办的初衷,陈娜和她的同事何贵生说起了背后的故事。

  曾经捐资170多万元给王村镇章村老家建起新小学、被群众称为“乡贤”的王军,是北京中安远达科技公司的总经理。2012年2月,王军承包了百泉村一条长期闲置的山沟,想着通过公司运作,恢复家乡古泾州八景之一“百泉漱玉”的景观,做件造福乡亲的好事。没料想,当他正要实施景区开发项目时,村里的一些群众却不配合。

  在和镇村干部交流后,王军了解到,即使是镇上在村里实施一些重大民生项目,时而也出现这种“不配合”的情况。

  就在那时,泾川县的一些政府部门、乡村先后办起了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开展“孝子”“好人”评选活动,王村镇党委书记林立峰也专门邀请王军和其他的“乡贤”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何不结合项目去教化人心呢?带着这个问题,王军开始到全国各地“取经”。在广东潮州、甘肃白银的两个民办传统文化传播机构里参观后,王军找到了“破题”思路。

  2015年9月26日,是百泉村群众记忆里十分热闹的一天。

  当天上午,由王村镇党委、政府主办的百泉孝谦文化传播中心授牌仪式在村文化广场举行,并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赵金山、中煤集团董事长韩建生等来村上参加公益讲座活动。在村民们热烈的掌声中,王军作了题为《家和万事兴》的首场公益报告。

  接下来的连续4天里,除了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去听由邀请人员所作的公益报告会,中午、晚上去看秦腔演出,在村文化广场里,百泉村全体村民还参加了由镇党委、镇政府组织的全镇“十大好人”“十大孝子”“最美家庭”表彰大会,以及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等活动。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陈娜已在村里工作了5个多月。“之前,我以为大伙来多是看热闹的。后来,才感觉到不是大家不爱学、不爱听,而是没有机会和场所。”

  有一件事对刚到村里做公益活动的陈娜触动很大:“中心成立不久的一天,我白天通知村民们晚上过来听报告,可那晚偏偏下起了大雨,我以为没人来了。可那晚,竟有好几位村民打着伞来听。”

  在这个中心里听讲座,环境是完全松散自由的。群众可以和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分享。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活动,也对传统文化知识变得有兴趣起来。

  就这样,从刚开始联系村民要靠村干部和中心广播,到后来村民干完农活自己过来;从孩子们一般只有下午放学后过来,到中午、下午和周末基本都过来;从起先在邻居家给孤寡老人借不出一杯热水,到后来村民们主动给孤寡老人送来瓜果蔬菜。如今,孩子们没人再乱扔垃圾,还自觉帮她打扫卫生,一些孩子还能背诵《弟子规》……

  新的一年,陈娜按照公司安排,着手策划起“饺子餐桌”,把有空闲的村民们召集过来,大伙一起包饺子,然后送到村里的老人家里,活动每月一次;联系潮州、白银的两个传统文化传播机构,邀请他们的义工到村里做公益活动,解决目前义工人手少的问题;针对村民们开办为期7至15天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班,每期约40人……(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