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泾川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12.10.2015  10:44

  原标题:紧盯脱贫目标推进精准扶贫

  ——泾川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2.04万人,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3元,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2695.8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69户48500人,贫困发生率为15.02%。

  “把脉”扶贫新要求创新精准扶贫新思路

  泾川县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黑梁河流域、泾汭河面山、红河流域、北部干旱山塬区四个特困片带。其中黑梁河流域特困片带涉及太平乡、高平镇、窑店镇3个乡(镇)2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79户11781人,贫困发生率为47.38%;泾汭河面山特困片带涉及汭丰乡、罗汉洞乡、城关镇、泾明乡、飞云乡、窑店镇、王村镇、开发区7个乡(镇)1个开发区3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70户17604人,贫困发生率为47.06%;红河流域特困片带涉及红河乡、荔堡镇、丰台乡3个乡(镇)2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0户11684人,贫困发生率为38.11%;北部干旱山塬区特困片带涉及党原乡、玉都镇、王村镇3个乡(镇)1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6户5579人,贫困发生率为42.75%,非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4户1852人。

  近年来,泾川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省市要求和县情实际,确定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重点实施了“14565”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针对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紧盯2016年整县脱贫、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这“一个目标”,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按照省市下达的责任状和全省全市整体脱贫的路线图,全面推行“四化模式”,通过坚持县级领导、双联单位、乡镇、村级组织四级联动,明确包抓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形成“责任清单”,严格对照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的要求,明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形成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工作链条,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着力突出“五个聚焦”,全面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领导包抓责任制,通过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等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帮扶,确保驻村蹲点常态化。从2015开始,全县把财政账户滞留资金的50%以上和当年县上新增财力的2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统筹整合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危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易地搬迁、水利水保、“五改三建”等项目资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吃水、行路、用电等问题。并通过深入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双联”等主题实践活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纵深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程。

  集思广益谋良策落实精准扶贫新举措

  泾川县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努力推进“六大攻坚”。依托省市“6783”交通突破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硬化通村道路78.8公里、村内主干道路757公里;精心实施黑河、梁河、红河河堤治理和“五小水利”等工程。同时,全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46所,力争2017年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从2015年起将全县贫困参合人员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16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起付线降至3000元,目前,已建成贫困村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1处,到2017年实现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全覆盖。在富民产业培育中,从帮助贫困户多栽一亩果、多养一头牛、多种一棚菜、多学一门技术入手,让每一户扶贫对象都有一项增收技能和增收项目,力争到2016年底,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坚持“五个结合”,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深度开发绿色果蔬、畜牧养殖、地方工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五大产业,真正实现扶贫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积极推进整村、整组移民搬迁,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精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道路林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充分发挥双联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优势,切实帮助联系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进一步用好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政策,牢固树立老区意识,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注入新动力。

  聚焦力量破瓶颈树立黑梁河流域一面旗

  2015年以来,泾川县在全面加大四大特困片带开发、着力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基础上,把自然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群众生活最困难、扶贫任务最艰巨的黑梁河流域特困片带作为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聚集力量,全力推进。全方位整合领导力量,每个村确定一名县级领导包抓,四大家主要领导每人抓建一个示范点,在原有双联单位的基础上,为每个村增加了一个帮扶实力强的联村单位,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采取项目扶持、财政配套、贷款贴息、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多方整合发改、财政、扶贫、交通、农牧、水保等方面的项目资金10399万元,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道路建设、安全饮水、梯田建设等各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7991万元,有效解决了基础条件落后的瓶颈制约;全方位培育富民产业,立足片区产业发展现状,山地以核桃为主发展杂果产业,川地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重点,露地蔬菜为补充,积极发展果菜产业,目前,已建成核桃园1528亩,建成日光温室11座,钢架大棚200座,拱棚453座,规划种植油用牡丹1700亩;持续发展劳务经济,培训群众4645人次,输转劳动力457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315万元,群众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整区域改善基础条件,实施“两纵两横”通村硬化道路工程4条40.2公里,初步构建了“两纵八横”通村道路和互联互通的村内道路网络;新建水过面桥5座,累计达到12座,结束了群众趟水过河的历史;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927户,新修梯田14339亩,有效解决了用水不安全和水土流失问题;节点式建设中心村庄,以高邵路、泾灵路、泾渗路与双河公路、高太路交汇处和自然条件较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为节点,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计划将居住分散、条件较差的半山坡住户和黑河以南交通不便的790户3117人分年度实施整体搬迁,新建安置区11个,目前,已启动实施63户292人搬迁工程,配套修建村部、文化广场、卫生所、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初步建成了盘口、朱家沟、阴坡、上梁、渠刘等5个中心村,贫困面貌得到初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