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依靠科技“变革”,致富了一方百姓

08.11.2016  20:06

泾川县委、县政府继续把果品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首位产业,不断依靠科技“变革”,全县果品产业驶入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的快车道。经过30年的发展,泾川县建成了南部塬区20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北部塬区现代果业示范基地、中部塬区生态果园基地和川区山台地果园标准化管理基地。

10大技术引发一串“变革

你看我家的苹果,一棵树上留多少苹果,一个苹果长多大,我们都要心中有数……”,飞云镇元朝村果农刘恩儒是远近闻名的果园管理“行家”。用他的话说,最早不相信科技,种苹果走了好多弯路,粗放管理种出的苹果颜色不正、大小不一,卖不上好价钱,吃了不少亏,有时候只能拿到地摊上卖。

现在,元朝村果农对苹果种植的技术一点也不马虎,家家户户的果园都用新技术管成了样板园。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泾川县就开始实施优果工程。先后从陕西、山东引进礼富1号、烟富等名优品种对秦冠等低劣果园进行改造提升。

2006年,泾川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上先后出台了《泾川县绿色食品“泾龙”牌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果园管理制度,大力推广高接换种、四季修剪、配方施肥、肥水耦合、种草覆草、地下覆膜、疏花定果、果实套袋、铺膜增色、综合防治等“十大”先进的实用技术,掀起了泾川果业第一次“园艺革命”。

泾川县果业局局长史小锋说:“十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解决了泾川苹果外形不美不靓的问题,优果率大幅提升,同时改变了苹果生产的大小年问题,实现了年年丰产。

推广自根砧矮化栽培为主的第二次“果树革命”正在发酵

近三年建成了玉都康家“鼎惠自根砧矮化苹果农业科技示范园”、党原合道“苹果自根砧矮化栽培示范园”,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泾川的苹果品质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全县果品优果率、商品率分别达到80%和95%。

47项殊荣擦亮一张名片

苹果,无疑是泾川一张含金量十足的新名片。

泾川“泾龙”牌红富士苹果先后47次荣获国家、省市优质果品奖,三次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两次认证为绿色食品……一项项殊荣,让泾川苹果品牌亮起来、身价高起来。同时,也见证了泾川苹果的品牌之路。

在充分利用节会宣传的同时,构建完善的营销体系,让泾川苹果“远嫁他乡”。截至目前,全县开设泾川苹果直销窗口8个,成立果品流通协会、果农协会、果品公司、果行、果品专业合作社等果品经济合作组织91个,发展果品营销组织213家、3200多人,与全国13个省市的310多名客商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55万亩果园致富一方百姓

春天满园花,秋天满园果”。如今,泾川农民就生活在55万亩的一个大果园里。金秋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泾川农民的日子因为蓬勃发展的苹果产业变得更加红红火火。

薛宝成是泾川县飞云乡闫崖头村一位朴实的农民,家里的50亩果园,让“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个零花钱”的日子成为远去的记忆,2014年,当他的果园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时候,他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他拥有大小果园机械11台,小车3辆,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楼。

苹果产业的发展,给泾川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16年,全县果品产量预计达到43万吨,果品总收入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4300元。一业起,百业兴,全局活。泾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催生了苹果产业链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先后建成果品加工、储藏、运销等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4370个,果品贮藏能力达到26万吨,其中冷藏库65座,冷藏能力12万吨。建成了元通公司彩印包装材料和裕康公司果袋、发泡网生产线。同时,苹果产业还为果品经销、中转和长途运输,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带来利益,间接从业人员达1.8万余人(次),年收入超过2亿元以上。(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