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培育富民产业

25.01.2016  22:23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泾川县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组织高度重视,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积极培育核桃、山楂、文冠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一批典型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9008亩,占下达任务的100%,其中:经济林7571.5亩,占84.1%;生态林1436.5亩,占15.9%。
      1、坚持“两个”有机结合,顺应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发展的迫切愿望。 一是坚持新一轮退耕还林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 针对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区域,依托项目支撑扶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县退耕办抽组6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规划设计,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涉及13个乡镇和温泉开发区,共计32个村,农户2166户,规划设计实施小班57个,为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坚持新一轮退耕还林与培育富民产业有机结合。 由于山区坡耕地面积较大,发展特色经济林具有较大的潜力优势。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要求,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不限定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主要选择核桃、山楂、文冠果等生长适应性强、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树种,大力发展山区特色果品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良好基础。
      2、严把“三个”重要环节,坚持国家和省市政策规定和质量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注重严把“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严把实施地类关。 根据县国土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资料,采用GPS定位仪、1︰1万地形图现场勾绘和量算面积,合理确定25度以上坡耕地非基本农田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其中对个别部分工程地块,采取“先退后调、登记备案”的方式,合理调整实施区域,确保加快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度。 二是严把大苗栽植关。 在苗木栽植方面,县上统一规定质量标准,特别是对经济林树种,要求选择大苗栽植,其中:核桃2--3年生嫁接苗,地径大于1.5公分、苗高大于 1.5米;山楂2--3年生嫁接苗, 地径大于1公分,苗高大于1米,确保达到早结果、早丰产、早收益的目标。 三是严把苗木防冻关。 针对核桃、山楂等苗木容易发生冬季冻害情况,对能够压倒埋土越冬的苗木,全部落实埋土越冬措施;对苗木较大不能够压倒埋土越冬的,采取树干周围绑草把、树干基部培土堆的方式,增强防冻防寒效果,确保苗木安全越冬,提高苗木成活保存率。
      3、落实“四项”关键措施,确保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按照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各项关键措施落实。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 县上成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任务指标,坚持把新一轮退耕还林纳入林业建设重点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包抓工程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督促落实任务。 二是引导群众参与。 采取召开群众会议、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讲解、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政策,让群众知晓政策。县退耕办人员深入乡村,召开群众会议,举办培训班15期,印发宣传材料2100多份,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工程建设。 三是健全完善机制。 注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印发《泾川县新一轮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办法》、《泾川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机制,规范管理程序,确保规范操作运行。 四是严格核查验收。 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新一轮退耕还林列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之一,由县上分管领导负责带队,先后多次进行集中督查,采取召开促进会、汇报会等形式,查找问题,督促加快进度。县退耕办抽组专业技术人员,先后10多次巡回到各乡镇进行检查,对各乡镇任务完成情况,深入开展县级自查验收,督促整改完善,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