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新区升格国家级 预计2018年总收入达到千亿
泸州高新区升格国家级 全省第五
日前,记者从泸州高新区管委会获悉,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省继成都、绵阳、自贡、乐山高新区之后第五个国家高新区。
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科技引领,一区多园,产城一体 ”
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四川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长江之滨,成自泸赤高速、川黔高速、川渝高速纵横其间。按照“科技引领,一区多园,产城一体”理念,形成“一核两翼四园”格局,“一核”即泸州高新区起步区,“两翼”即江阳——纳溪片区和泸县片区,“四园”即下设的机械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产业园和酒业发展创新园。
目前,泸州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全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四川省市级区域聚集度最高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泸州高新区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四川省首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川省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示范产业基地”、第三批“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泸州高新区升格国家级 全省第五个
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的结合部,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渝经济区等多个国家战略交汇点,承载多重国家使命和区域责任。泸州国家高新区的成功创建,将推进长江经济带上游创新开发,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泸州创建国家高新区,将在更高层次平台上汇集和配置资源,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探索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结构效益提升的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长江上游腹地生态屏障建设。
同时,泸州国家高新区将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树立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发展的典范。泸州创建国家高新区,将进一步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高端链接,加速汇聚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逐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在全国率先树立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泸州国家高新区还将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推进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和“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泸州创建国家高新区,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加速泸州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有力推进四川省多点多级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冲刺千亿园区
按照产业高端化,高端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泸州高新区坚持优势优先,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作为新兴的产城单元,泸州高新区主动融入泸州大城市建设布局,着力建设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推动区域内城市、生态、社会全面升级,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
预计到2018年,泸州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税收收入达到3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