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名医无私奉献 中西医结合谱写新篇——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专访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

17.12.2014  13:29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林治波(左)专访国家级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甘肃省第一批名中医裴正学(右)。牟健  摄

人民网兰州12月17日电(牟 健)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接诊慕名求医者逾60人;每天微博解答、回应网友各类咨询十几条;坚持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日程,却出自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我国著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博士生导师裴正学教授。

16日,裴正学应邀做客人民网甘肃频道《高端访谈》,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林治波就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医发展、当代中医教育、如何振兴中医事业、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等多个问题与裴正学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77岁高龄,依然站在临床第一线,从医57载,身体力行、孜孜不倦。裴正学首先讲起自己的从医经历。“我的家庭是三辈祖传的中医世家,特别是作为近代甘肃省十大名医的父亲,在我年幼时就经常给我灌输一些中医知识。1961年,我从西安医科大学(前身为西北医学院)毕业,分到综合性医院做西医的内科主任,但我从来没有一天放弃中医。随后,在天水的甘泉镇农村行医的两年半,我刻苦自学、研读中医经典,这也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中,裴正学坚持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在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上,裴正学教授谈了自己的认识:“中医是农业和手工业的产物,西医是大工业的产物,西医通过精密仪器,让诊断从宏观入微观,对疾病的局部了解得一清二楚。而中医没有条件使用先进的仪器,微观上不行。但是通过症状,就是‘望、闻、问、切’和外部的逻辑思维,可以把整体分析得很清楚。所以西医和中医可以说一个是在微观上有优势,一个是在整体上有优势。西医通过先进的仪器,没有切不掉的疙瘩,没有通不开的口径,针对外科很厉害,但是在内科方面,就不行了。比如一个病人自身免疫力低,整个全身都有病,不能手术,这个时候西医就没办法了,得靠中医调理。”所以,裴教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这个原则得到了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的肯定。

林治波就中西医问题,举例问道:“最近,德国的拜耳花了36亿元收购了云南的滇虹药业,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裴正学表示,可以说这是西方的医学家思考的结果。他们开始看到,西医在局部上很清楚,但是在脏器与脏器的联系方面,在对人体的总体把握方面,存在缺陷。近几年西方免疫学说空前发展,就是西方医学家在这方面思考的一种体现,国外的医学家看到了中医药的优势,开始对整体医学有了兴趣。

针对目前社会上对中医褒贬不一的看法和声音,林治波问道,您如何看待一些反对中医的声音?您觉得目前中医发展存在哪些困境,该如何振兴?

裴正学表示,当前的中医出现褒贬不一的声音,还要从我国前几年的中医教育说起。那时候,国家培养了一些中医学院的学生,因为都是高等学府,很快就成了中医领域的带头人。但是,这些用西方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中医学生,并没有实践经验,实际上看不了病;对于他们的考核也是应用西方那一套,用西方的标准而不是实践的标准来考核衡量中医,所以导致很多人对中医失去了信心。

谈及中医发展,裴正学严肃而认真地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家和甘肃省现在对于中医比以前要重视很多,但是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目前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

裴正学表示,从中医本身来看,很多人认为中医越古越好、越纯越好,这是固步自封,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其次,很多医院为了保障运行,在管理制度上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认为“望、闻、问、切”挣不了钱,重视西医仪器治疗,把中医做了配衬,导致中医院西医化;再次,目前的中医教育忽视中医传、帮、带的师徒关系,一味用西医的传教方式开展中医教育,没有了“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的实践教学,使得学习中医的学生毕业后看不了病。这些都成为中医事业发展的困境。

更加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人工培育药材大面积替代野生药材,中医药材市场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中医药效下降,也成为中医发展不得不解决的严峻问题。

所以,振兴我国的中医事业,亟待国家重视中医药材的栽培和炮制,出台具体的措施。另外,中医教育、特别是中医学院现有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改革。

无门户之见、不排斥新生事物使裴正学始终能站在医学前沿。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发展需要,开通微博,建立个人网站,每天无论工作到多晚,都坚持解答回应网友问题。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学生整理成《裴正学健康微博第1、2辑》,共80万字,现已出版发行,开了甘肃省微博问诊出书立著的先河。

人们常说,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视病人如亲人的良好医德。在裴正学看来,不管是荣登“中国好人榜”,还是成为甘肃省道德模范,这些荣誉的获得,对于一个医者而言,就是将“千方百计把患者的病治好”这句易言难做的话坚持到底。他强调,作为一名医生,只要坚持“千方百计把患者的病治好”的信念,把这个信念作为自己的纲,就会纲举目张。因为,为了把患者的病治好,他肯定会全心全意地钻研业务、肯定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患者、肯定会一丝不苟地分析病情,最终把患者的病治好。久而久之,这样的医生也就成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这可以说是裴正学教授行医五十载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