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基层法院重拳治"赖"公开信息进行"失信惩戒"
甘肃新闻网11月24日电 (崔琳 李亚龙)“我马上履行义务,请法院赶快把我从黑名单上撤了吧!”2016年11月4日,被执行人张某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自己被曝光后主动现身甘肃榆中县人民法院。
22日,榆中县法院召开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并公布部分典型案例。
2015年2月,申请人杨某受雇于张某从事劳务,期间张某欠杨某工资10000元久拖不付。此案经法院判决后,张某未能履行义务。此后,杨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张某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并和执行人员玩起了躲猫猫。
榆中县法院遂将杨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广播电视、报刊、广场LED大屏、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上曝光。张某被列入黑名单后,迫于压力,主动到法院履行判决义务。
无独有偶,11月19日,被执行人梁某也急匆匆地赶到榆中县法院要求履行判决义务。此前,梁某因拖欠兰州某公司货款三十万元而规避执行躲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本想法院奈何不了他。但在法院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向社会公布后,梁某无法乘坐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无奈之下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
榆中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曾志年解释,面向社会公开老赖信息,降低其社会评价;对老赖进行失信惩戒,压缩其生存空间,是行之有效的执行手段之一。不少“老赖”最终因出行、贷款融资、消费、招投标等受限及舆论压力,主动到法院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守住最后防线,维护司法权威,是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恪守的工作信条。”曾志年介绍,近年来,该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用“钉钉子”的精神扎实苦干,重拳治“赖”,效果显著。
该院自今年11月份开展新一轮集中执行行动以来,仅不到半个月就结案61件,司法拘留14人,拘传10余人,扣押车辆2辆,查封财产5处,冻结扣划30余次,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1件。
曾志年说,以往执行工作主要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这让一些“老赖”抱有侥幸心理,无视法律的威严。
对此,该院与各政法单位及相关协助部门加大协作力度,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尤其是与公安、检察机关密切配合,通过建立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实现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精准打击,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