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武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26.10.2016  15:04

  近年来,武威市紧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各项目标任务,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威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武威市委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宪法法律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自觉主动把法治理念融入工作当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武威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印发《〈中共武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及《依法治市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6—2020年)》,将169项重要举措逐项逐条落实到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和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机制。

  全市集中组织开展“依法建设、规范运行、敢于担当、健康发展”专项检查活动,围绕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安全生产等11个方面64类问题,对全市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展集中检查,发现和整改了一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防风险、保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对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寄递物流等行业领域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共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908件,已化解901件。

  武威市委常委会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认真执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严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制定《武威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办法,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把法治建设情况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检查贯彻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作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制定实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法治讲座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察办法、领导干部讲法等30多项工作制度,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法治讲座和中心组学习会1288场次。

  

  武威市围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巩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依法制定了《关于严禁违法开荒、打井、在禁牧区放牧、乱采滥伐、野外放火的决定》和《关于加强金色大道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的决定》。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则》,起草了《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编制办法(草案)》和《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项目论证评估细则(草案)》,围绕城市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立法事项,广泛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立法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武威市建立并公布了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完成市政府45个部门(单位)3402项行政权力事项流程图,延伸建立了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修订了政府部门“三定”规定,理顺部门权责关系。推行投资项目集中并联审批,全面实行“三证合一”,清理规范各项收费。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要求,全面推行有效期和定期清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武威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建立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成为重大决策的法定必经程序。建立《武威市政府法制监督与行政监察联动工作制度》和《武威市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健全完善了行政执法违法案件移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信息交流工作机制。

  同时,全力做好“中国·武威”网信息公开板块的更新和维护工作,全面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政务公开渠道畅通规范。2012年以来,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1125项精简为290项,精简率74.2%;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由平均19.21个工作日压缩为9.4个,缩短51%以上。

  

  武威市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环保法》《种子法》《大气污染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行政诉讼法专题法治讲座。不断扩大社会律师规模,积极发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干部审计监督,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力抓手,严格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面落实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及时开展廉政约谈,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担当。

  武威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结合各自领域改革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安排部署,全面推进立案登记制、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人民警察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认真学习贯彻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司法活动、过问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完善了保障公正执法司法的制度机制。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制度、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立案信访、诉讼服务和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实行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完善错案责任倒查制和办案责任终身负责制。大力实施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着力推动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健全公检法三长接待日制度,举办“公众开放日”“两联系、两促进”“保民生、促三农”等活动,以公开促公正,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至2015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8438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检察机关通过门户网站、两微一端、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检察信息累计达15100条,开展职务犯罪法律讲座740场次;人民陪审员246名,陪审率达76.03%。

  

  武威市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建立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等工作制度,加强以普法联络员、普法宣讲员、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志愿者为主体的普法队伍建设,紧盯领导干部、青少年、农牧民等普法宣传重点人群,利用重要节点,结合“双联富民”“法律服务直通车”等形式,组织开展了“法律七进”“建设法治武威·巾帼在行动”等法律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普法宣传成效显著。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开辟第二课堂,建立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队伍,初步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行24字“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着力实施道德讲堂提质扩面工程,健全完善诚信“红黑榜”联合发布机制。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52个、“诚信守法企业”36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5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1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

  武威市紧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农民工工资、玉米制种、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意见》《武威市玉米制种管理暂行办法》和《武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依法维护群众利益。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方式,全面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稳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目前全市共设置各级网格30348个,配备网格长、联户长30348个。2011年以来,全市共评估各类重大事项1471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万件,调解率达到99%以上;化解重大矛盾和信访积案265件,化解率达到98%以上。(记者马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