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法国归还文物移交仪式今日举行

20.07.2015  13:00

  中国兰州网7月20日消息 追根溯源,寻找流失文物回归背后的故事,知悉国宝的前世今生。抱着这样的信念和目标,7月17日至19日,由中央媒体和省属媒体组成的32人“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记者团”来到回归文物的“出生地”——甘肃礼县大堡子遗址进行实地采访。今日,相关部门将举行回归文物移交仪式。与此同时,“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也将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以此欢迎国宝回家。有专家称,此次回归故乡的32件秦国金饰片在国内还有“亲朋好友”,现存数量总计已达50件!

   流失文物具体出土位置很难确定

  为探索秦人、秦文化的来源,了解早期秦文化的面貌,寻找早期秦人的都邑和陵墓,探索秦与西戎关系等重大学术问题,并为大堡子山大遗址的保护提供翔实、科学的依据,2004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现为文化遗产学院)五家单位成立了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课题组,并组建了联合考古队,2015年宁夏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加入联合考古队。通过十几年的挖掘,2006年大堡子山遗址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全面钻探,钻探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发现夯土建筑基址26处、中小墓葬400余座以及较丰富的文化层堆积等”,再次走进大堡子山遗址群,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仍然非常激动,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目前这座寄予了无数希望和期冀的秦公墓群。而记者采访团则驻足在大堡子山遗址一号坑上面试图寻找与金饰相关的蛛丝马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处祭祀遗迹,其中包括“乐器坑”(一处)和“人祭坑”(三处)两部分,位于被盗秦公大墓(M2)的西南部约20余米处。大型“乐器坑”坑长8.8米、宽2.1米、深1.60米。岁月的变迁,遗址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无声的泥土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大堡子以“乐器坑”为代表的祭祀遗迹是在该遗址遭大规模群体性盗掘后幸存下来的,因而更显得难能可贵。

  “金饰真是在这里出土的吗?”对这个问题,文物专家王辉也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说在这一片范围内出土,具体出土在哪里,因为从挖出到流失都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现在印证的难度非常大。不过,从各同位素分析的结果看,成份分析、附着物、工艺技术特征几个方面都证实,流失文物的故乡就是大堡子遗址,这一点就足够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