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制课堂教学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

17.09.2014  13:2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大学生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影响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效。当前,高校法制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需要采取多种举措进行优化,以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

  加大资源投入。一些高校对法制课堂教学不够重视,资源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法制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应加强法制课堂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在同一门课程中讲授,任课教师的专业学科背景绝大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完全胜任法制教学任务。应在加强对现有法制课堂教师法律专业培训的同时,引进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并吸纳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检察官、法官等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应加大法制课堂教学经费投入。除了加大法制课堂日常教学所需经费投入,还应加大传统“小课堂”之外系列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经费投入,如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网站建设与维护等。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条僵化、现实针对性差、缺少实践环节,是高校法制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优化法制课堂教学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在丰富教学内容上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使高校法制课堂教学内容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相适应。首先,应树立从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意识塑造和法律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设计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理念。其次,应从现实生活中挑选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嵌入法制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次,应关注我国立法与司法动态,及时选择一些合适的材料补充进课堂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相关调查分析,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校法制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大因素。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论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时代法制课堂教学要求。高校法制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问题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条文和法律理论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与此相适应,可以将法制课大班教学改成小班教学,并适当增加法制课的课时。

  完善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是当前高校法制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从实际运行效果看,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对法制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测和提升作用十分有限,导致一些学生根据期末考试“过关”需要来学习法律,功利色彩浓重,体会不到学习法律的乐趣,偏离了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应引入现代教学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其对法制课堂教学活动引导、调节、反馈和改进的作用。具体来说,应以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为目标综合设计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提高学生参加法律实践的评价比重,以引导学生不仅重视掌握法律知识,而且重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