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法制报:让法治阳光照进社会救助领域

03.06.2015  14:35

本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南志鵰

      2015年5月28日,《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经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次审议。可以预见的是,《条例》出台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的问题,为我省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这只是我省民政部门加快推进民政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省民政厅将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和全面加强民政法治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全省民政事业由传统民政向法治民政转型升级。

 

健全政策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地方立法和政策创制,全面规划“ 十三五”民政法治建设,省民政厅于今年正式单设了政策法规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履行起相关职责。”省民政厅厅长肖庆平表示。
      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省民政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民政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围绕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打牢民政事业发展基础五项内容,坚持立法、执法、守法、普法四位一体,力争到2020年左右,构建完备的民政法规制度、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四大体系。
      记者自省民政厅了解到,我省民政服务对象众多,仅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制度性救助就达430多万人,加上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种应急性救助,年均救助人数约1200万,接近全省总人口的一半。
      “结合实际情况,省民政厅先后推动出台了地方性法规5部、省政府规章11部、各类政策性规范性文件79件,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民政法规政策体系。”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方玉天表示。
      据介绍,今年省民政厅拟推动出台15部重点法规政策文件,其中地方性法规2部,省政府规章1部,以及《关于深化全省民政事业改革的意见》、《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等12部政策性规范性文件。目前,三分之一已出台实施,其余均已形成初稿。

 

依法高效行政

 

      “依法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建设法治民政的核心所在。执法为民的前提是要知法、懂法、善于用法。”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方玉天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省民政厅强化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
      据了解,去年以来,省民政厅先后对76名民政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专项法律和公共法律法规培训,其中44人通过考试获得了新的行政执法证件。此外,还对24所公墓进行执法检查,勒令8所违规公墓限期整改;对568家省属社会组织开展执法,对147家两年以上不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逐一清理,对76家依法予以公告撤销。
      “‘民政’就是‘民生’,打造服务平台、保障改善民生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没有终点站。”省民政厅有关人士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省民政厅将细化措施,健长效机制,推动全省民政事业由传统民政向法治民政转型升级。
      基于此,省民政厅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先后对所属8类、53项政务信息和业务事项、办理程序全部上网公开。明确社会组织登记年检、涉外婚姻收养登记、公墓审批、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申请等各项业务办理程序,为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
      不仅如此,“省民政厅还先后将非公募基金会和异地商会的审批权限、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下放到县区一级;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权下放到县级民政部门,床位下限由原来不低于30张降低至10张以上,取消养老服务机构设立许可前置审查。”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方玉天表示,此外,还取消了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审批;取消了法律规定自批准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及其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备案;取消了社会团体会费标准备案。同时,尽力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对社会团体成立审批、民办非企业成立审批、基金会成立审批、伤残审批、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经营性公墓审批、涉外婚姻登记等7项社会服务性事项,压缩审批时限30%以上。

 

促进公平正义

 

      “现在办低保越来越规范了,哪些人准备办低保,家里什么情况,直接公示在这里,方便接受我们监督。”近日,山丹县李桥乡河湾村的村务公开栏前,村民们在阅览今年低保民主评议结果公示时说。
      据省民政厅副厅长郭华峰介绍,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省民政厅先后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清理和规范城乡低保”、“规范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加强灾害救助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据介绍,为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快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从去年10月至今,省民政厅先后与人社、教育、工商、卫生计生、国税、地税、农牧等省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主要成员单位及省直相关部门逐一对接,建立信息共享互查合作机制,为构建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全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网络提供了政策依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入户调查、信息比对等形式,全省民政系统先后复核低保对象121.5万户、378.9万人,进出升降动态管理和清理清退低保对象34万多人,其中进出升降31万多人,清退错保对象32491人。
      为强化社会救助合力,增强救助实效,省民政厅健全了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增加至27个,协调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畅通了救助申请和受理渠道。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系群众广泛、熟悉基层情况等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有效凝聚和强化了社会救助合力。

 

                                                                        (刊于《甘肃法制报》2015年6月3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