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香泉镇马莲村党总支部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纪实

11.08.2014  12:15

  编者按

  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包装;联系服务群众,也不用喊大而不当的口号。安定区香泉镇马莲村党总支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锦囊”就是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记在心里,把事关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把群众的期盼当作自己的职责来承担,进一步优化了全村经济结构,提升了特色产业水平,夯实了基层基础设施,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干群携手同心共圆人民群众的致富梦、发展梦和小康梦。

  五年前,安定区香泉镇马莲村5社村民郑珍和贵文学两家因田间道路产生争议,互相恶语中伤,双方因此结下积怨,誓言老死不相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渐淡化,双方家庭成员都想打开这个“结”,结束尴尬的局面。

  今天,双方握手言和,互敬互谅。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村民说,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媒”,村党总支部一班子人走访群众搞调研,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的结果。

  邻里之间因为一些琐事闹点矛盾,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如何才能及时有效调处邻里之间的纠纷问题,是该村党总支部一班子人需要长期面对并探讨的课题之一。6月11日下午,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的东乡族干部冯俊海召集班子成员,把贵文学特意约到郑珍家里,决意为两家化解多年隔阂。

  冯俊海和班子成员与郑珍、贵文学一起到双方出现争议的田间地头查看个究竟,进行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以前的荒山坡无人耕种,全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昔日的荒山坡整理成了平展展地梯田地。要修一条农用车出行的田间小道,一家舍不得割让,一家偏要行车,这样双方就发生了矛盾。冯俊海现场听着双方的陈述,觉着自己太“官僚”,这么多年没有深入到矛盾争议点现场调研实情,没有及时化解矛盾,他深深地自责,并向当事人双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冯俊海和大伙儿的调解下,贵文学主动割让出1尺宽的土地拓宽田间道路。“我也想通了,村干部出面解决我们两家的矛盾,让我们和谐相处,我乐于接受,终于结束郑贵两家见面尴尬的局面了。”贵文学高兴地说。

  香泉镇是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马莲村则是香泉镇唯一的东乡、回、汉三个民族的杂居村。村党总支部结合村情,顺应民意,立足当地资源和民族特色,按照“提升牛羊养殖产业、培育壮大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劳务产业”的思路,以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为根本,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畜牧养殖为抓手,以关注民生帮贫济困为目标,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提高马莲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方面的水平,促进了马莲村的大发展、快发展。

  百姓有所呼,干部有所应。全村有495户人,其中有47户农户没有用上自来水,群众饮用自来水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2个社的群众向村班子提出供水入户的意见后,村党总支部积极汇报镇政府协调水务、财政等相关部门,于5月份争取“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8万元,农户自筹9万元,为47户农户解决供水入户问题。

  在施工现场,机械施工的隆隆声不绝于耳,挖掘机伸长臂膀紧张有序地开挖管沟。望着1月之内就能接通管道,用上方便的自来水,该村3社的回族村民马贵仓高兴地合不拢嘴,说:“要不是村领导为群众想办法解决吃水难题,不知道何年何月能吃上便利的自来水。”

  哪里有困难,村上一班子人就出现在哪里;谁家有难题,村干部就来到谁家解难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在该村6社的东乡族群众冯政山的养殖圈舍旁,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李文婷一边观看养殖情况,一边询问着,一边在民情日记本上详细地做着记录。

  今年,针对冯政山家养殖的羊品种不好的实际,村班子协调区畜牧局为其投放优质良种羊2只,协调双联贷款1.5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牛1头,让冯政山鼓起发展规模养殖的勇气。

  “村领导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真心为百姓解难题,让咱老百姓心里觉着热乎呢。”冯政山乐呵呵地说,“我们搞养殖,缺少的就是技术和信息,希望村领导协调在马莲村建立畜草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对养殖户进行培训,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村党总支部班子立足当地实际,把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狠抓落实。今年,全村种植黑膜马铃薯4000多亩、全膜玉米6000多亩、优质牧草1500多亩,有牛羊养殖户400多户,其中养羊户304户,羊存栏3221只。

  为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该村班子协调双联单位,为140户农户投放266只良种基础母羊;通过采取项目整合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等方式,积极争取圈舍改建项目,全村已改建圈舍318间;调运抗病高产的青薯9号良种80吨,马铃薯良种种植达到全覆盖。

  该村针对部分农户家庭困难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实际,村上成立了由19户农户组成的机械化专业服务队,拥有大小型农用机械19台,为农户提供深松、旋耕、覆膜、采挖等机械化服务。如今,该机械化服务队活跃在马莲村的梯田地里。

  来到马莲村青薯9号一级种扩繁示范基地,3社村民苏尚仁正在田地里锄草,望着黑膜马铃薯茎秆粗壮,硕大的叶片嫩绿嫩绿的,一派勃勃生机,苏尚仁高兴地内心乐开了花,说:“轮作倒茬用得妙,增产增收鼓腰包,机械服务到农户,省力省时效果好。”今年他家种植玉米10亩,黑膜马铃薯3亩,大面积种植旱作农业,机械化服务队帮了他的大忙,解决了旋耕、覆膜大问题。“服务队只收个成本价,为我们这些劳动力少的家庭提供机械服务,方便了我们,帮助了我们。”

  据了解,机械化服务队以深松土地50元/亩、旋耕土地40元/亩、覆膜25元/亩的价格为群众提供机械服务,低于市场价20元/亩以上的价格,方便群众,让大家共享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好处。

  “马莲村的发展后劲足,百姓增收致富的愿望很强烈,作为大学生村官,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群众拓宽发展思路,在技术和信息上提供最大帮助,和班子成员一起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及早走上小康路子。”大学生村官李文婷信心十足地说。(记者 牛小栋 通讯员 曹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