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就业多+创业率偏低,说明了什么?

30.11.2015  14:50
原标题:沿海就业多+创业率偏低,说明了什么?

11月28日发布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者对当前的创业政策和环境做出较高评价。报告课题组对全国2015届20余万大学毕业生和历届近5000个创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显示,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选择在沿海地区就业的比例最多,为66.91%。201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为2.86%。大学生创业者对当前的创业政策和环境做出较高评价。(11月29日《重庆时报》)

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对2015届20余万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如果调查样本在国内各省分布均衡,问卷设置不带有过强的诱导性,就可以认为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流动实际情况,以及毕业生群体对就业、创业问题的真实看法。

相比之下,之前每每以耸人听闻的结论炒作的某些招聘网站,调查样本数量却相比少得多。某招聘网站此前根据仅1万多份调查问卷,就迫不及待的公布了公务员放弃铁饭碗,跳槽已成热潮等结论,却拒不公开1万多个样本中,有多少属于公务员,接受调查的公务员中有实际辞职跳槽的举动。国家人社部此后否认了该网站所炒作公务员离职潮的说法。类似的离谱结论还有,今年春节后,求职者热衷加入房地产行业(事实恰好相反),等等。

笔者以为,无论是商业网站、企业,还是社会组织、官方机构,都可以公布自行调查及分析得出的全社会或特定群体的就业率等数据及结论。但这些数据及结论的来源应经得起主管部门和学术界及竞争企业的检验,使用的有效调查样本数据在经过个人隐私信息加密处理后,需要向主管部门备案,以备查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各方面公布的就业率等重要数据及相关的结论,是通过深入、严谨的调查所取得的,并以科学工具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报告》公布的数据、结论,如超过2/3的毕业生选择在沿海地区就业,受访者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前三个因素是“工作地点”“兴趣爱好”“发展前景”;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较低,专科毕业生创业率高于其他学历层次毕业生等,这些与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的趋向判断基本一致。

以上数据、结论表明,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中西部省份,从省会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农村,各级政府努力改善就业发展环境,但超过2/3的毕业生仍选择去沿海就业,“工作地点”排在了“兴趣爱好”、“发展前景”等因素之前,这表明过去以来中西部省份改善就业发展环境的努力,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仍存在距离,甚至可能是严重错位的。扭转印象,从来就不容易,尤其是很多人对中西部省份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带有刻板印象(包括来自这些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毕业生生源,往往也有同样的刻板印象),这些地方的政府部门要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暗访等方式,找出影响吸引毕业生、毕业生回流的“痛点”所在,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逐步去改变年轻一代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创业率偏低,但受访的创业毕业生对创业政策和环境又有较高评价,实际选择创业的专科学历毕业生多于其他学历层次毕业生。这一定程度表明,影响创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是,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政府产业、科技主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产业界、投资界、高校力量,提供简便易行的创新创业启动方案,或鼓励大中型创新企业推出更为灵活的创新创业合作机制,便于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打消顾虑,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文/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