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动真格才是对“网谏”的真回应

25.11.2014  21:08

     如果每一届政府官员都能在任期内为治理雾霾多一些真行动,多一点贡献,民众就能早一些常见蓝天白云

    前几天,郑州市遭遇持续的严重雾霾天,一位郑州市民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对地方政府治理雾霾的成效表示强烈不满。这封言辞恳切但措辞激烈的公开信,引发大量网友转发。23日,马懿在郑州市政府官网发表《致郑州市民的一封信》,称赞公开信对大气治污建议富有建设性,并表示将召开“开门会”,向写信市民、相关专家等问计“治霾”。(11月24日《新京报》)

    热心市民放弃“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等传统渠道,通过网络直接给市长“谏言”,这个行为本身就包含多重信息。一方面,这说明当地的雾霾问题已非常严重,甚至已让一些人无法忍受;另一方面,公开向市长“喊话”,说明民众对政府治霾仍抱有较高的期待。从公开信的内容来看,这不是一次情绪化的“吐槽”——在反映雾霾治理不力的问题后,该市民还提供了三条治理雾霾的建议。

    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是此前郑州市长秘书回应“老百姓提点儿意见,我们虚心接受。发点儿牢骚,就是骂骂我们又怎么样”,还是后来郑州市长以公开信的形式认真回应,都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民众意见的重视。不过,正如那位写公开信的市民所说,他的目的“不是要一封回信,而是要一个结果”。因此,面对这位关心公共事务的市民,当地政府最该做的,是以积极有效的治霾行动予以回应。

    在中国污染严重城市排行榜上,郑州市的排名比较靠前,市民一直对此诟病颇多。据笔者调查,郑州市曾于2013年4月发布《2013-2015年“蓝天”工程白皮书》,从燃煤、企业污染、黄标车、扬尘等四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计划用3年时间治理雾霾问题。但从现实来看,白皮书中的一些治霾举措似乎没有很好地落实。那封公开信,应该让地方官员感到“脸上发热”,更应促使他们将治霾落到实处。

    从时间上讲,郑州市“蓝天”工程白皮书已出台一年多,日程表已走过一半。虽然各类统计数据不停翻新,但从民众的切身感受来看,大气污染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这不得不让我们问一句:当初制定的那些治霾规划,究竟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还是说,那些举措在执行中打了折扣,所以效果不佳?如果只给市民一个看似美好的“画饼”,却不能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必然会使政府公信力受损。

    事实上,经过最近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社会各界已经基本弄清雾霾的成因,在如何治霾上也已有一些共识——一个普通市民都能列举出严管污染企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加强建筑工地监管的建议,就是最佳证明。之前在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地区采取的一些临时治霾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更说明我们已经基本找到了切实有效的治霾“药方”。现在的问题是,应该如何从这些临时举措中吸取经验,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势,找到常态化的治霾良策。

    只有积极行动,才有改变现状的可能。面对已经常态化的雾霾,这位拒绝麻木的市民值得点赞;这封备受关注公开信提醒地方官员,普通民众对治理雾霾的期待很高,相关职能部门更不应麻木或敷衍了事。当然,雾霾成因复杂,治理需要多管齐下,并非是靠市长一人之力就能实现的。但是,如果每一届政府官员都能在任期内为治理雾霾多一些真行动,多一点贡献,民众就能早一些常见蓝天白云。郑州如是,其他城市亦然。(刘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