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抗生素滥用要做到人人有责

13.06.2014  06:06

    前不久,“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落户甘肃。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当前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详见《兰州日报》6月12日4版《滥用抗生素健康隐形杀手》)。

    我国虽然已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别颁布了《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但医疗机构对于上述指南及法规的执行仍不到位。

    从历史上来说,抗生素对人类健康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是任何其他类药物所无法比拟的。但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抗生素也不例外。由于抗生素有效,毒性相对较低,治疗的又是一大类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因此也带来了普遍而且越来越严重的滥用。这两年我们国家由于抗生素无止尽的滥用,甚至出现了抗生素污染,所谓抗生素污染其实就是看不见的另一种水源污染。数据显示,已有约68种抗生素在中国的地表水环境中被检出,而且被检出抗生素的总体浓度水平与检出频率均较高,其中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黄浦江等地的检出频率高达100%,有些抗生素检出的浓度高达每升几百纳克,工业发达的国家则小于20纳克,看到这个可怕的超标数据,怎能不令人心里产生恐惧?就拿笔者自己来说,以前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一些抗生素药物,笔者也完全习以为常。但自从看过类似报道后,再去看从医院开回来的药物里出现抗生素时,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与疑惑。

    而在现实中,老百姓也早就感觉到,以前小病不用打针,吃点药即可,现在是只吃药不行,还必须打针。要不然,久拖不愈,反而引发大病。这是因为多年来,抗生素一直以其使用广、利润高、回扣丰,成为医院药品收入中的“老大”。很多医生变成“抗生素医生”,充当了这个“隐形杀手”的帮凶。医生的盲目诱导,往往让患者只看到了抗生素的快速有效,却忽视了其耐药后果。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近几年用药前10位的一半是抗生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只是无论是经济利益驱使,还是医生的用药习惯,都不能成为抗生素滥用的理由。而这些年的治理经验也表明,单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恐怕也难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治理抗生素滥用是社会的系统工程,人人有责,绝对不只是医院医生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规范医院管理,另一方面要狠刹药品回扣之风,提高医生的道德水平。同时,公众也要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能口服的不注射,能注射的不输液,避免因病菌耐药导致的严重后果。

    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