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新材料“网住流沙”守护敦煌生态安全

21.11.2015  14:05

    原标题:治沙新材料“网住流沙”守护敦煌生态安全

    新华社兰州11月19日电(记者郭刚、程楠)鸣沙山下,沙丘连绵,北风吹过,沙粒难再漫天舞。自2014年以来,在甘肃敦煌的各个景区和风沙口,来自中科院寒旱所的科研人员通过防沙治沙新材料的广泛运用,有效控制了当地大片的流动沙丘,使敦煌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自然奇观及生态安全得到了更好保护。

    在敦煌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记者看到,一种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织成的固沙网格将原本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在使鸣沙山下的流沙不再四处蔓延之时,也让其毗邻的月牙泉免遭沙患。

    “这片区域是我们使用防沙新材料建成的功能性固沙网格实验区,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清河介绍,材料使用的是HDPE(高密度聚乙烯)。“在一系列网格形成的‘U'形固沙槽面,沙落其中会被自然吸附、板结,非常有利于沙丘的固定。

    牛清河告诉记者,与传统防沙治沙使用的草方格相比,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超吸水纤维等可降解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来防沙治沙,不仅具有寿命长、耐老化、可反复使用的优点,而且它们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治沙固沙效果非常明显。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敦煌全市范围,除鸣沙山月牙泉在使用防沙治沙新材料来治理流沙之外,在莫高窟崖顶之上、在敦煌十余处风沙口,科研人员还通过利用高密度聚乙烯、平织塑料、尼龙等新材料,采用新型阻沙固沙网固沙压沙、设立尼龙网栅栏等新技术来防沙治沙,有效防止沙丘流动和土地沙漠化。

    敦煌位于我国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库姆塔格沙漠面积位居我国八大沙漠第六,而其流动沙丘则为第一。长期以来,敦煌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在其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洲仅占4.5%,因此防沙治沙意义重大。(完)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