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民普法格局 夯实依法治市根基——平凉市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综述
原标题:构建全民普法格局夯实依法治市根基——平凉市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综述
核心提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意识,重在宣传、教育和引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这一理念的提出,重新诠释了普法工作在实现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已走过30年历程。经过30年的努力,平凉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六五”普法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在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平凉市大力开展了干部学法用法和群众性法治宣传活动,扎实推进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现了由简单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法律常识向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的转变,由单纯普法向普治结合的转变,由侧重法制建设、实现有法可依向侧重法治实践、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转变,由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到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普法大格局的转变。与此同时,全市紧紧围绕“法治平凉、平安平凉”建设目标,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推动全市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识逐步深化,依法执政、依法决策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抓不懈,法治副校长发挥重大作用,青少年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时下,走进平凉市,不论是泾川县的依法治校还是庄浪县的法治文艺宣传队,或是甘肃医学院(原平凉医专)的“模拟法庭”,崆峒区的法治文化广场等,不论是动态的普法造势宣传,还是静态的普法造景宣传,总有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缩短了法治与群众间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庄浪县司法局编排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歌》、《法治宣传进校园》、《庄浪司法普新篇》等快板,由13名秦腔业余爱好者表演的《铡美案》、《放饭》、《三娘教子》等与法有关的秦腔片段,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令人可喜的是,在这支法治文艺宣传队中,年龄最大的演员75岁,最小的只有5岁,司法局15名工作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演员,真正达到了台上台下齐互动、男女老少共学法的普法目的。
由此可见,在强力推进社会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今天,平凉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用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采取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的形式向广大公民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人们真正感觉到“法在身边,与法同行”。
据了解,为确保“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平凉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普法的形势和格局,并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坚持“党政齐抓、三普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按照“规划引领、典型带动、考核推进”的思路,紧紧围绕法治平凉、平安平凉建设工作目标,以改革和创新推动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发展。按照这一思路,以“六五”普法“双百亮点”培育和“一地一品”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五位一体”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平台,进一步深化“法律八进”工作,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有了全新的、纵深的发展。
领导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保障机制完善。
加强领导与“六五”普法紧密结合,是平凉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显著特色。各级各部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政府任期目标管理和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普遍建立了党委决定、人大决议、政府规划、政协监督的普法工作机制。“六五”普法以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定期召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联席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普法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市共建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2300多个,专职工作人员8700多人。全市各级普遍编制了规划、人大有决议,完善了规章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议事规则,保证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将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各级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与创先争优和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作为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做到工作情况清楚,制度完善,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每年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确保工作需要。
重点突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越来越受到平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人员的普法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全民普法。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法培训制度化。坚持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公务员学法培训、统一考试考核等制度。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干部的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登记证,作为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六五”普法期间,已有25余万人次参加了干部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共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20多场次,举办公务员法律培训600期(次),培训公务员165000多人次。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社会化。通过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网络,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共有334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通过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中小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六五”普法期间,全市1235所中小学校开设了法治教育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课外的法治教育形式丰富多彩,“六五”普法期间,甘肃医学院(原平凉医专)“模拟法庭”,泾川、灵台等县“法律伴我校园行”、“中小学唱响法治歌曲”“小学生普法手抄报”,华亭县“大手小手互牵活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丰富多彩的多种主题法治教育系列活动,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长互动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系统化。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律法规层面引导企业法人代表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管工、酬工,努力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务关系,达到了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六五”普法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种类型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知识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5000人(次),80%以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宪法、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
——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经济实体负责人的法律培训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利用各级党校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脱产集中培训;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积极增加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投入,帮助建设一批农民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全市1516个行政村,村村设有法制宣传栏。“六五”普法以来,共组织“送法下乡”30多场次,送到农民手上的法律书籍1万余册,法治宣传材料50万余份。同时,加强了对普法志愿者和村(居)民“法律明白人”的扶植和培养,确定人民调解员“中心户长”6800名,坚持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流动人员法治教育多样化。各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和基层司法所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流动人口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培训骨干、巡回演讲、法律宣传和咨询、编写农民工普法教材等方式方法,向农民工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开辟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清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为载体,把普法教育贯穿其中,使流动务工人员真切感受到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实际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六五”普法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活动564场次,免费向农民工发放普法教材30余万册。通过“送法下乡”、“法治大篷车”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农民工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宣传效果。
开拓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将“六五”普法、平安建设、法治诗歌及法治名言警句等普法元素贯穿始终,以贴近市民、贴近民生、解民所疑、诠释法律为指针,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法治长廊”为代表的法治文化阵地覆盖了崆峒区城乡。崆峒区司法局官方微博开通后,发表微博信息百余条,为网友查看法律法规,探讨法律事件,提供便利,访问量逾千次。组建各类普法志愿服务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开展法律知识宣讲,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利用三下乡、“双联”调研、业务检查等时机,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并通过法治漫画展板巡展、发放普法年画、普法三字经、法律知识问答、法律援助指南、人民调解指南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崆峒区司法局完善南山法治文化广场,将平凉监狱确定为警示教育基地;区法院建立“法治文化长廊”,区教育局在平凉七中建立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大寨乡锁家村、白水镇永乐村等15个村新建了农村法治文化广场……
从崆峒区的普法工作中不难发现,平凉市的普法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广大民众热情参与、上下联动、梯级覆盖、立体辐射、狠抓落实的大格局。按照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新要求,“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全市积极探索,注重拓展普法阵地、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提高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崆峒区的法治文化广场、平凉市国税局的税收法治文化建设教育基地、华亭县的普法微电影、普法类小品等法治宣传教育,形成了特有的法治文化景观。为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主流媒体的优势,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平凉市司法局、平凉市依法治市办先后与平凉市电视台、平凉市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移动平凉分公司等单位合作,开辟法治专栏节目《普法天地》、《法治在线》、《普法手机报》等法治专栏,甘肃广播电视报《平凉周刊》开设了“六五”普法之窗专刊。通过以案说法、法律法规解析、依法维权、法律知识贴士等形式,重点宣传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诠释老百姓关心的法律话题等。充分利用《普法微博》、《平凉司法行政网》及时宣传全市普法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果,以及对年度重点普及法律的解释等。“五位一体”的普法宣传模式,进一步密切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广大群众的联系,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
为了使法律知识贴近中小学生实际,全市各学校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宣讲形式,使广大师生在喜闻乐见中学到法律知识,“班团法治演讲”、“法律知识手抄报”、“唱响法制歌曲”等融入校园法治文化活动,将法律意识、法治理念融入校园生活。平凉市妇联与平凉市依法治市办联合举办“庆三·八妇女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促进了家庭平安和谐。市司法局联合平凉市电视台举办了法律知识电视大奖赛,参与面广、收视率高,普法效果明显。人大办、司法局依托平凉市委大讲堂举办了题为“如何以法治精神和法治手段在具体实践中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法治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史际春作了专题辅导,社会反响强烈。市依法治市办牵头,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政府部门与基层社会组织的配合,政府与企业、学校、单位的配合,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让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进农贸市场,在全社会形成普法氛围。”“六五”普法以来,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的“法律八进”活动,全方位地传播法治精神。根据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员构成的实际,分专题、有侧重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着重抓了崆峒区“法律进机关”工作,庄浪、静宁县的“法律进乡村”工作,泾川县“法律进社区”工作,灵台县“法律进学校”工作,华亭县“法律进企业”工作,市直部门“法律进单位”工作。全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进机关”活动100多场次、“法律进单位”活动50多场次、“法律进企业”活动40场次、“法律进学校”活动70场次、“法律进社区”活动50多场次、“法律进农村”活动200场次、“法律进农贸市场”20多场次、“法律进宗教场所”10多场次。“法律八进”活动扩大了市民参与法治实践的渠道,拓展市民参与法治的广度。据统计,2013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共利用重要节点、宣传月(日)共开展法治宣传9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多万份,受教育群众80多万人。
培育典型,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依法治市,普法先行。2014年初,平凉市依法治市办针对“六五”中期检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实施了“六五”普法“双百”亮点培育示范工程。目前,共确定市级亮点培育单位112个,县级亮点培育单位100个,各县(区)结合今年的“一地一品”工程建设,把具有平凉地域特色、有待打造的普法亮点工程进一步作实做细,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提档升级打开新局面。截止2014年12月,各亮点培育单位,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以考核评估体系为标准,细化靠实目标责任,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栏、政务(村)居务公开栏、社会公益电子显示屏、法律图书室(角)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公交车、出租车、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法治宣传作用。目前,我市崆峒区各乡(镇)都有1-2个法治文化广场;泾川县借助“12348-泾川在行动”主题活动,巡回城乡各中小学开展“法伴青春、健康成长-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面扩大化;华亭县将普法宣传深入宗教场所,让众多信教群众接受法治的熏陶和教育;灵台县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万家即法律进社区(农村)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市总工会注重法律法规培训,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市工商局依法净化市场专项活动、市审计局结合审计业务,开展“法律四进”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六五”普法“双百”亮点培育示范工程为今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实施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为“六五”普法最终的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六五”普法以来,崆峒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称号,灵台县一名个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灵台县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泾川三中、市国税局被表彰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另有两人荣获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普治并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据了解,六五”普法以来,平凉市各级政府普遍成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县(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不断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制度化。市、县两级在政务大厅设立了法律服务窗口,及时处理涉法信访问题,提供各类法律咨询。2014年以来,各级各部门不断强化法治创建领导小组,确定了法治创建工作联络员,为法治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按照法治创建活动方案和标准要求,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典型100多个,抓点带面,深入推动,保证了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以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为重点,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为依托,积极推进农村和城市基层依法治理,修订村(居)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指导城乡基层干部群众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促进村务管理和村民生产生活相互协调、规范有序。2015年4月,灵台县被全国普法办表彰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先进单位”,崆峒区西郊办事处三天门社区和华亭县西华镇兴民村分别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整合全社会力量,部门联动,充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实现普法工作效能的最大化。做到普法工作与调解工作相结合,发挥“调解一起,教育一片”的作用;与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相结合,发挥“帮教一人,感召一片”的作用;与法律服务工作相结合,发挥“服务一案,温暖一片”的作用;与司法工作相结合,发挥“办案一件,警醒一片”的作用,共同推进了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虽然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平凉市广大普法工作者仍然深感任重而道远,他们决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持续作战的优良传统,总结经验,正视问题,构建专业普法、行业普法、社会普法协调运作的“大普法”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争取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 张建强 陈吉 冯晖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