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河西走廊》魅力 倾力打造纪录片大省
中国兰州网10月18日消息 第四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在嘉峪关市举行,期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推介、展映活动。10月15日晚,召开了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研讨会,20余位制作方代表、学者、专家畅谈了观看《河西走廊》的感想和对我省打造纪录片大省的建议。
历经3年创作,作为国内首部对河西走廊进行最完整、最生动、最具故事性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讲述故事跨越汉代至今2000余年的历史时空。从今年3月开始,分别登陆央视科教频道、综合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时间覆盖晚黄金全时段,收视率一路攀升,凤凰视频等网上播放量也一再创出新高,在观众和网民当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就此,本报对研讨会发言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连辑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河西走廊》是在几个大背景下制作的,立足于多个出发点。
第一个大背景涉及三个方面。首先,为了从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中,梳理出英雄主义、和合文化等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其次,为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一带”,指的就是丝绸之路文化带。还有,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解读河西走廊,通过知识性、学术性的方式把河西走廊介绍到世界各地。
第二个大背景是,通过拍摄《河西走廊》纪录片和现在的影视市场纪录片市场相呼应。因为从人均GDP水平和人们的知识结构来看,知识性写实类文化作品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化的市场产品。
第三个大背景是,通过拍摄《河西走廊》促进纪录片制作水平的提升。
目前,纪录片拍摄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品质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我省要建设纪录片大省,就要在生产更多数量纪录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纪录片的品质。而《河西走廊》就是纪录片品质提升的一个代表作。
《河西走廊》纪录片的成功,在客观上是恰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人们知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主观上是因为有正确的政治见解和主题思想,有着高屋建瓴的立意,表达了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的历史主题和时代主题。
《河西走廊》纪录片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拍纪录片既要按社会规律办事,也要按艺术规律办事。社会规律就是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要准确地、主体性地把它揭示出来。艺术规律就是不能粗糙,不能想当然,不能快餐式,不能粗俗化,而要潜下心来,不功利地、唯美地、艺术地去创作。
今后,我们要用不同的语言,逐渐把《河西走廊》纪录片翻译成各国语言,尤其是丝绸之路沿线相关国家的语言,把《河西走廊》纪录片介绍给这些国家的民众。
我们还要生产系列纪录片,并初步有了一些选题,正在策划与研究。比如说祁连山主题,需要研究祁连山本身怎么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比如说凉州会谈主题,我们要表现分裂是国家和民族之祸、统一是国家和民族之福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唐蕃古道主题,其中大量的地理空间在甘肃境内,非常有吸引力,也颇具故事性。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