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河西走廊】怒放千年 大美经久不息

17.03.2015  10:36

  嘉峪关城楼

  没有人想到,甘肃会有如此绚烂多姿的美。

  纪录片《河西走廊》中说,这里是一个除了海洋之外拥有其他所有地貌的地方,这里重塑了人们对河西走廊、对甘肃乃至大西北的认知与想象,帮助世人读懂了中国的深邃与华彩。

  这里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呈现的是另外一种美的极致。

  记者 周玉兰 张子艺

  震撼:纪录片中的甘肃之美

  甘肃一直流传着一个影响深远的笑话,每个版本虽然听起来都不大一样,但基本上是这样的:

  “你们那里全都是沙漠吧?”

  “是啊,我们家房子每天都在流沙中移动位置,每天出门带GPS。”

  “你们那里都是骑马的吧?”

  “是,我们还骑骆驼和牦牛……”

  还有,甘肃女孩脸上都是沙子打出来的麻窝窝等诸如此类令甘肃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但是,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外界对于甘肃认识的匮乏。当大众对于甘肃的了解还停留在大漠戈壁的时候,大型系列纪录片《河西走廊》在央视科教频道的播出,给了外界一个重新认识甘肃的机会。璀璨的星空、潺潺的流水绿洲、大片湿地和鸟类以及除了敦煌之外悠久的历史文化,地貌之美和人文之美,交相辉映。透过这部纪录片,给了观众们霸气侧漏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蓝丝绒镶嵌宝石的星空美

  许多心灵读本中,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时常有一句殷切的追问: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过天空?被问的人讪讪抬头,却发现在城市的灯光和大气条件下,路灯照亮了一切,天幕却暗着一张脸。这种体验,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城里人尤其更甚。于是,乡村里的行程,变成了客居他乡的游子们心头最红的那颗朱砂痣。

  所以,《河西走廊》中那璀璨的像宝石一样的星空,理所当然地令广大观众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是颜色最浓重的蓝丝绒一样的天幕,浓稠的太彻底,竟然发出蓝黑色的光芒,那些星辰,像全世界最珍贵的宝石一样,闪烁在温柔旖旎的天幕上,甚至还有银河系,还有更加深远的宇宙。大自然以这样令人窒息的美,给了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一些爱的回馈。有人说,像小时候姥姥指着看过的银河天幕,而对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观众来说,这几乎可以算得上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纪录片播出之前,出品方提前发出的预告“星空篇”中,流淌在河西走廊上的黑河和冰川上的星幕就以唯美和纯净的天幕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点赞,人们对于自然,通过纪录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视觉上的无限慰藉。

  如此壮美的风光镜头,出自英国风光摄影执导Brian Mcdairmant。他曾是BBC与中国合拍的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摄影师之一,曾两次获得艾美奖最佳摄影奖,对中国西部也非常了解,在看过他拍摄的西部影像之后,主创团队当即决定邀请他加盟。

  出发前,他们搜索了几乎所有需要拍摄的关于河西走廊的风光图片,并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行动路线规划,确定了沉稳、大气、壮阔的拍摄基调,力求比那些富有经验的图片摄影师拍得更好,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河西走廊。”摄影执导Brian说:“所有天气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让我们拍到真实而丰富的河西走廊。”

  中国西北腹地的绿地美

  两个月后,为了补充春季拍摄的遗憾,一支由美国摄影师Cory Brown领衔的五人摄制组,踏上了夏季的河西走廊,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风光拍摄——扫描河西。美国摄影师Cory,被人称为“野人”,他平时衣衫不整,不爱穿鞋,他说要用脚感觉土地。他的团队有一个口号是:睡遍河西大地!

  Cory极其擅长户外运动,这次拍摄河西走廊的任务也让他很兴奋。为了表现千年时光的流逝感,他确定要拍摄一批无与伦比的延时摄影素材,包含光影、流云、星空、河流等几大类,让河西走廊在镜头中“流动起来”。

  在他们的镜头下,大片像绿毯一样的草原上,奔跑着膘肥体壮的马匹,它们是汉武帝刘彻当年寻找的“天马”的后代;潺潺流水,绿草茫茫,靠着祁连山的雪水滋润,漫山不知名的野草开的肆意妄为;飞翔着水鸟的张掖湿地,胜似江南,像一颗绿宝石一样镶嵌在西北。包括甘肃观众在内的许多观众第一次认识到甘肃竟然是这样一个地貌资源丰富的省份,甘肃美景也借着这部纪录片,羞答答地走向了前台。

  千百年来,绿洲、草场、丹霞地貌就在这里,不远不近。只是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它们第一次呈现出这样极致的美感。

  波澜壮阔又厚重的人文美

  在《河西走廊》中,除了自然景观之外,厚重的人文景观,也给观众们补了一堂历史课。原来甘肃除了敦煌,还有许多引以自豪的历史人文。这一切,静默的长城是见证者,残垣断壁的古老城池是经历者。

  长期少数民族混居的河西走廊上,出土过许多高鼻梁深眼窝的胡人俑、出土过来自波斯的钱币,还曾出土过典型中原器型的瓷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在这一段路上,呈现出了最鲜明的交融和互相影响。丝绸之路要道炳灵寺石窟早期的佛造像中,有典型的印度佛教造型装饰,到了中期,佛造像有了略微但不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从佛像传入中原,到壮大后向西回传的时候,脸上就富有了中原风格的圆润线条。这些,都是佛教传到中原后再次回传往中亚各国最直观的珍贵资料。

  《河西走廊》学术总顾问,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沙武田说,事实上,在宋朝以前,河西地区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区。自汉代以来,河西走廊上中国传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融合从未停止过。

  长久以来,甘肃的美被掩盖着,纪录片《河西走廊》带着我们看到了从未领略过的河西之美,这条路上,曾经往来的商旅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这条路上,绿洲就像宝石一样烁烁生辉;这条路上,有石窟,有汉简,更有敦煌。

  这条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美,终于在此时此刻,以惊鸿一瞥的姿态,征服了所有人。那些鲜为人知的美,期待更多发现美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