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历史长卷

08.06.2015  12:55

    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自央视热播以来,一时成为人们倾心注目的热点话题。这部影片用影像的方式立体展现了河西走廊斑斓多彩的自然风光和生态风貌,用电影化的手法再现了河西走廊历史长卷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述说了河西走廊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河西走廊》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次极有意义的文化注视,让人们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厚重丰富积淀千年的丝路文化。

    在河西走廊历史上,河西这块地面是边境各少数民族活动频繁的区域。夏商以来,河西为戎、羌等氏族部落的聚居地,西周时期叫西戎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月氏人的天下,叫月氏地;到了西汉前期,河西又被匈奴控制,成为匈奴右地。匈奴在河西的军事活动,是河西历史上颇为突出的一页。

    汉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等地区叫作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西汉初年,匈奴强盛,西域诸国皆被匈奴征服,汉武帝为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打通西域通道,于是派谴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奉诏出使西域,是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带领甘父等100多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由永靖渡过黄河,进入青海境内,沿着祁连山南麓西行,再经大斗拔谷穿越祁连山,出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当时河西一带整个在匈奴控制之下,张骞一干人马入河西走廊没走多远,便在焉支山下被匈奴俘获。

    西汉初的几十年间,匈奴大量俘获汉朝边民,数量达10万人之多,强迫俘虏们从事奴隶劳动,有的放牧,有的耕种,有的做工。《匈奴史》记载,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一带,有匈奴制造弓箭、车辆的作坊,劳动力主要靠的是虏来的汉朝边民。张骞被俘后,也不可避免地沦落为奴,地点就在祁连山下的黑河沿岸。

    张骞被迫为奴10年,娶妻生子,但他心中始终牢记着出使西域的使命,漫漫岁月里,一直保持着汉武帝授予他的符节。后来,乘匈奴戒备放松,终于和甘父等人找机会逃走,一路越过崇山峻岭,最终到达大宛国。大宛国王得知张骞是汉朝的使臣,便把他送到了与大月氏有联系的康居国。康居国又把张骞送到大月氏国。但此时的大月氏已在伊犁一带站稳了脚根,无意再与匈奴争战了。张骞未能完成使命,只得返回,取道柴达木一带的羌中道东行。不料途中又落入匈奴之手,被迫又苦熬了一年多光阴。后因匈奴内乱,张骞和甘父才趁机逃出,千辛万苦回到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惊险经历。他出生入死历时十几年,虽未达到出使目的,却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物产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情况,也了解到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通好的愿望。张骞把这些情况向汉武帝禀报后,被加封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已把匈奴逐出河西走廊,千里河西空无匈奴,因此张骞这一次出使再无风险。他率领着一支300余人的庞大使团,一直到达伊犁河流域,从此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王朝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长廊。

    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武帝在河西走廊相继设立四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河西四郡的设立,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此后,由汉而至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河西走廊一直在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上起到横贯东西的咽喉作用。

    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此间东达长安,西至西域,南穿祁连山大斗拔谷可通青海,北过人祖山口可抵蒙古,可谓东西南北交汇之地,对东西贸易有着天然的优越条件。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张掖即为周围各国商旅的聚散地,是商业贸易的繁华场所。隋朝时,隋炀帝派裴矩来管理张掖的“交市”,即是商业贸易活动。裴矩来到张掖,广泛接触外商,对所有西域商人皆仔细询问他们国家的山川地形、自然特点,详细了解各国的民俗风情、土地物产等相关情况,经过多年努力,亲笔撰写绘制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西域图记》。

    裴矩的《西域图记》有图有记,所记皆为西域千余户以上的较大国家,地域东从“咽喉之地”的敦煌起,西至西顷(今青海西顷山)向西,包括整个青海,北从北海(贝加尔湖)以南向西,范围非常之广,东汉时的西域55国全包括在内.再加上越出此范围的通往西域的三条通道,空间纵横达万余公里之广。

    裴矩在《西域图记》序言中,还明确提出了当时西域的三条主要交通线,即后来公认的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通路,对促进后世中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有着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三条通道皆以敦煌为起点,北道从伊吾(哈密)过伊犁河至东罗马帝国,达于西海(地中海)。中道从高昌(吐鲁番),经焉耆、库车、喀什度葱岭(帕米尔),至波斯(今伊朗),达于西海(波斯湾)。南道从楼兰(鄯善)、于阗(和田)度葱岭,经阿富汗,至北婆罗门(巴基斯坦),达于阿拉伯海。西域各国通过这三条路线将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聚集到张掖,互市后,再将换得的货物运送到西域。

    裴矩撰写《西域图记》,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多方寻找书传记载.再加上切实调查,掌握了大量翔实材料,再经过反复核实,所记皆为“穷其要害”的实录,体现了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而,《西域图记》才名传千古,为后人所高度赞扬。此外,《西域图记》涉及到广阔的地理范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西域诸国来张掖进行市场贸易的人数之多,也反映了当时张掖的贸易市场之盛。

    裴矩的《西域图记》也促成了隋炀帝西巡张掖的壮举。隋朝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为巩固西北边境,亲率40万大军远征青海,之后又过祁连山,巡视张掖。隋炀帝为了炫耀国威,与西域各国修好,在张掖会见了西域27国君主使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会”,实质上是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一次和平友好会议。这次外交活动盛况空前,史书记载:六月壬子,帝至焉支山,高昌王、伊吾王等西域27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衣,悬灯结彩,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由郡县督促更换。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丙辰,炀帝御观风行殿,大备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筵,引高昌王等升殿饮宴,西域陪列者30余国,足见其场面之盛大。

    隋炀帝西巡张掖,与西域诸国结好,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这是历史上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在河西被传为千古佳话。

    张掖也是河西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唐代女皇武则天曾派陈子昂前来巡察河西。陈子昂奉旨西行,到达甘州后,巡察了甘州的军事防务,还特别考察了甘州的农业生产,发现甘州水泉良沃,但甘州地面人口稀少,当时只有3000户,土地未尽开垦。为此,陈子昂向武则天呈了《上谏武后疏》,建议加强河西军事防卫,让军队参加屯田,增加劳力,务穷地利。陈子昂的建议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并下旨付诸实施。这对增固河西的军事防务和发展农业生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长卷,气象万千!今天,我们在荧屏前欣赏纪录片《河西走廊》,回首河西千年历史风烟,遥想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犹如看到河西大地上千百年来烽火连天、万马奔腾的浩荡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