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丝路明珠再放华彩——河西走廊内陆河水生态建设纪实

06.04.2016  18:42

      本站讯     在中国地图上,甘肃省的形状有些特殊。它既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向西嵌入广袤的大西北,又像一条张开的臂膀,臂弯连着西安,手掌直抵新疆。它的整个西北部,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而被称为“河西走廊”。

 

      在众山夹峙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两片沙漠的围堵下,祁连山雪水汇集而下,形成三大内陆河水系——石羊河、黑河及疏勒河。“有水成绿洲,无水是沙漠”。在三大水系的滋养下,一片片绿洲在河西走廊上顽强地生长着,丝绸之路上的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便是其中最核心的四大绿洲。

 

      水是河西走廊乃至甘肃全省的命脉。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干旱少雨、滥砍滥伐、战乱、自然灾害等,导致甘肃境内森林植被日渐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也难逃厄运,生态问题日趋严峻。曾经的青土湖水干风起,形成了13千米的风沙线;月牙泉水位骤减,几尽干涸;黑河下游生态破坏,居延海已经干涸;疏勒河中下游绿洲湿地减少……

 

      为了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动员组织全省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展开了一代接一代的“生态治理接力”。特别是2000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实施了以灌区续建配套与挖潜改造、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权制度建设、水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黑河、石羊河、疏勒河敦煌党河流域治理等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大工程,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逐步向好。

 

      黑河,让居延海再漾清波

 

      黑河古称弱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中的弱水即指黑河。它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是河西走廊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其孕育的张掖市是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城市。

 

      黑河是一个资源型缺水流域,干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仅15.8亿立方米。长期以来,黑河在中游供养着名列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的灌溉农业带,在下游呵护着蒙古族土尔扈特同胞和国防要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随着流域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开发无序和过量用水,近半个世纪来黑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上游,超载过牧,草原沙化,冰川退缩,雪线抬升;中游:在传统种植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重压下,已无力向下游输送维持生态平衡的水量;下游:河道断流加剧,胡杨大片死亡,沙漠侵蚀日甚,绿洲极度萎缩,尾闾西居沿海1961年宣告枯竭,东居延海也于1992年消失。

曾经美丽的居延海几成生命禁区,成了沙尘暴的源区之一。

 

      黑河流域的危机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7年12月,国务院审批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方案》。1999年1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明确其实施黑河水量统一调度的职责。2001年8月,国务院批复《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并安排23.5亿元投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流域近期治理,其中甘肃省17.05亿元,主要任务包括发展田间配套面积141.54万亩,推广高效节水面积51.6万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30万亩,封育天然林64万亩,实施草原围栏97万亩,人工造林1.4万亩。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张掖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9年5月,水利部颁布《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为巩固扩大黑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成果提供了法规依托和保障。

 

      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狠抓节水措施,2010年10月,全省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同时,自2000年8月启动实施黑河分水以来,16年累计向下游输水170亿立方米,占上游莺落峡来水总量292亿立方米的58.2%,实现了东居延海自2004年8月以来连续不干涸,水域面积保持在45平方千米以上。干涸已久的东居延海再现往日碧波荡漾、群鸟云集、芦苇丛生的景象。随着源源的水量补给,黑河下游沿岸胡杨、红柳生长茂盛,草地和灌木林面积逐年增加,沙漠和戈壁面积逐年减少,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各类野生植物品种增多,退化的草场开始恢复,地下水位明显回升。与此同时,张掖也传承了旧时“塞上江南”的美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

 

      为巩固黑河流域近期治理成果,水利部组织编制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总投资108.35亿元,其中甘肃省74.63亿元,主要任务是在张掖、酒泉、嘉峪关3市9县实施草场禁牧、生态移民、灌区改造、水源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

 

      2016年3月29日,黑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黄藏寺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建设。工程的开工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和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新的里程碑。

 

      石羊河,筑起阻击沙漠绿色屏障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内陆河流域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168%,远远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

 

      石羊河由南向北流经武威后,向民勤县流淌,浇灌出了民勤绿洲。这片绿洲顽强地阻止了北部巴丹吉林沙漠和南部腾格里沙漠合拢,是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区。但是长期面临的沙化问题,使其曾被预言将从地图上消失。

 

      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明清时期有水域面积400平方千米。解放初期,水域面积仍有70平方千米,至1959年完全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千米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

 

      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07年,在党中央直接关怀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实施,一场总投资47.49亿元的艰苦卓绝的修复水生态、治理石羊河、抢救民勤的战役全面打响。由此,围绕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移民;保护植被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等多项措施得以全面推进。

 

      武威市政府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科学决策,全方位顶层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了“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生态保护治理方针,科学确定了“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管水治水用水思路,统筹抓好“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开展关井压田,全市关闭农业灌溉机井3318眼,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66.3万亩。全市用水总量由2007年的21.37亿立方米压减到2015年的15.8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由2007年的18.76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10.85亿立方米。生活、生态、工业、农业用水比例由2007年的2.7∶2.9∶6.6∶87.8调整为2014年的5.4∶12∶15.7∶66.9。     

 

      与此同时,为保障实现民勤蔡旗断面过水目标,坚持强化水资源调度,将西营河专用输水渠调水、景电二期工程调水、天然河道下泄水量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

 

      2014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提前6年实现。武威市长期存在的生态恶化趋势得以遏制。曾经干涸51年的青土湖,自2007年通过生态治理措施地下水位开始上升、2010年首次形成湖面,现已蒹葭苍苍,碧波荡漾,湖水水域面积最大时达到22平方千米;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到3.2米,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的旱区湿地达到106平方千米。此外,通过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人工造林,民勤县目前已在408千米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千米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2015年底的18%,构筑起了阻击沙漠侵袭的千里河西走廊的绿色堡垒。

 

      疏勒河、党河,庇佑戈壁绿洲敦煌

 

      在蒙古语中,疏勒系水草丰茂之意。与中国大部分河流不同的是,它的流向自东向西。

 

      这条干流全长670千米的内陆河,源于祁连山,出昌马峡,甩头向西,穿越瓜州到达敦煌,渡玉门关继续西去。据史书记载,古代水量充沛时曾流入新疆罗布泊。

 

      但是,许久以来,疏勒河流入罗布泊已成了“传说”。

 

      疏勒河水系自东向西由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干流、榆林河、党河、敦煌南湖4条泉水沟以及安南坝河等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修建了双塔水库、党河水库和榆林河水库。

 

   随着几个水库的拦截,疏勒河各支流大部分河水引入水库用于灌溉,流入疏勒河干流水量锐减,导致疏勒河内陆水系解体。除季节性洪水外,无多余的水供给敦煌周边的生态,导致敦煌绿洲边缘的西湖等保护区生态恶化,大量湖泊干涸。与此同时,经多年开发利用,作为疏勒河的一级支流,党河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97.8%,其中党河灌区高达128.5%,水资源严重超载,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由党河所滋润的敦煌标志之一——月牙泉也受到直接影响。

 

      为解决疏勒河流域生态问题,甘肃省积极调整流域相关农业项目。“中期调整统筹了水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了科学配置,对流域生态建设及修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大力推动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确定了节水示范乡镇8个,节水灌溉示范区5个,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达30万亩,年均节水600万立方米以上,相当于节省下来一个小型水库。同时还建成了目前国内首个综合性大型灌区信息化工程,建立起流域监测信息系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李峰说。目前,疏勒河流域内辖昌马、双塔、花海三大灌区,滋养着酒泉市的敦煌、玉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瓜州县的134万亩耕地,是甘肃最大的自流灌区。

 

      这一切举措都为将干流河水送往下游敦煌打下坚实基础。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并于2012年11月全面启动实施。规划项目涉及灌区节水改造、引哈济党、阿克塞调蓄、月牙泉恢复补水、敦煌城市地下水置换、河道恢复与归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工程。

 

      随着资金投入到位,规划内的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至2014年,党河水库下泄水量增加到1.06亿立方米,月牙泉周边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减缓,月牙泉流场保持稳定,水位逐渐恢复。

 

      另据甘肃省森林公安局敦煌西湖分局2016年3月31日披露,该局民警近日在巡查中发现,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出现多处大面积季节性湿地返潮,且水位较往年相比明显上升,形成了多条流淌的小溪,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和候鸟的季节迁徙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和饮食资源。生态环境日趋良好,也吸引了大批珍贵野生动物纷纷“返乡”。 (黄河周刊记者 杨雪 通讯员 杨忠琪 赵基尊 张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