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下的河西走廊:三次“河西之战”打通要道

15.10.2016  08:38

  河西走廊汉长城示意图

   原标题:马蹄下的河西走廊

   导读

  东汉有一个史学家族:父亲班彪,儿子班固、班超,女儿班昭,这个家族的“集体著作”是《汉书》。《后汉书》中班超有言:“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这段极具时代风概的话语,后来变成“投笔从戎”这个成语。班超所说的“异域”正是河西走廊,在两汉属于铁蹄铮铮的国家边疆,除了“投笔从戎”,当时还演绎过“丝绸之路”“封狼居胥”“苏武牧羊”“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等深含文韬武略的故事……本文讲述的正是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等人经过三次史称“河西之战”,终于打通咽喉要道河西走廊,从而开通了通向西域、光耀千古的丝绸之路。

   大汉朝的噩梦

  这一年,刘邦56岁了。从沛县起兵至今,10个年头过去了。10年的起落沉浮如同一柄锋利的刻刀,把这位年轻时以“好酒及色”著称的小吏,雕刻成一位成熟大气的政治家。两年前,在和强敌项羽的经年角逐中,他已取得最终的胜利。之后两个月,汜水之阳,刘邦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西汉。

  2000多年前,人类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56岁无疑已是风烛之年。但是,这位农民出身的西汉帝国缔造者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挟歼灭项羽之余威,企图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个数百年来一直威胁中原王朝的劲敌,那就是游牧北方的匈奴。

  当匈奴又一次骚扰边疆时,刘邦集结32万久经沙场的军队抵达边境晋阳。然而,刘邦遭遇的是一个强悍狡猾的对手:当他派出多批探子深入匈奴了解情况时,匈奴领袖冒顿单于把精锐部队和肥壮牛马故意隐藏起来,探子看到的都是老弱残兵和羸牛病马。这先后派出的10多支侦察小队,回来报告时都一致认为:“匈奴可击。

  为了进一步探究虚实,刘邦又派刘敬出使匈奴。但刘敬还没回来,刘邦已经急不可待地下达了进攻命令。这时,刘敬赶回来了,他力劝刘邦说:“两个国家打仗,按常理都要炫耀自己的强大。但我在匈奴看到的,却都是老弱残兵。这肯定是匈奴故意示弱,引诱我们深入,以便用奇兵突袭我们。我认为万万不可轻率进攻。”然而箭在弦上,汉军业已成行,对刘敬的忠告,刘邦勃然大怒,以涣散军心为由把他关起来。

  当刘邦率先头部队急行军到平城时,冒顿的30万精锐之师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把刘邦驻扎的白登山围得水泄不通,而汉军的后援部队却根本突破不了匈奴的包围圈。这次白登山之围持续了7天7夜,汉军坐困弹丸之地,兵疲粮寡,进退失据。加上天寒地冻,轻装以进的汉军衣被不足,如同掉进了一个巨大的冰窖,多达十分之二三的将士冻掉了手指。大汉开国皇帝竟面临成为异族俘虏的危险。

  绝境中,谋士陈平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即皇后)重金行贿。重金驱动下,阏氏劝冒顿说:“两主不相困。现在即便占领汉地,也不是我们能长久居留的。况且我听说汉朝皇帝也有神灵,请您仔细考虑。”勇武的冒顿十分宠爱这位阏氏,阏氏的劝说,让他变得犹豫起来。恰好天降大雾,刘邦才得以突出重围。

  白登山之围证明了刘敬的正确,同时也让刘邦对匈奴深感头痛。为此,他向刘敬问计,刘敬提出了汉家历史上著名的和亲政策。刘敬说:“现在天下初定,将士厌战,没法以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父自立,把父亲的侍妾娶作老婆,以力为威,是个野蛮人,也不能用仁义打动他。唯一可能长久的办法,就是让他子子孙孙都做大汉的臣子。但只怕陛下不愿意。”刘邦急忙问具体怎么办?刘敬说:“陛下如果能把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并向他赠送厚礼,那就可以换得和平。冒顿在世,他就是您的女婿;冒顿死了,那您的外孙就是单于,哪里听说过外孙敢攻打外公的呢?

  这种和敌人结成姻亲以免祸的鸵鸟政策,得到了刘邦的认可。但吕后舍不得女儿远嫁异族。事情拖到第二年,刘邦不得已,只得从家族中选了一名适龄女子,冒称公主,把她嫁给冒顿单于,并让刘敬负责送亲以及缔结和约。

  和敌人结亲并没有使敌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边境争端仍不时发生,只不过双方不再殊死相搏。刘邦死后不久,名义上是刘邦和吕后女婿的冒顿单于给他的岳母吕后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听说你死了男人,而我恰巧也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为小老婆,从此匈奴和中国就成为一家了。吕后羞愤交加,召集大臣们开会,大将樊哙表示愿领兵讨伐,但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不得已,吕后只得给他的女婿回了一封低三下四的信: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轻的公主代替。

  大汉朝用女人换取和平的妥协,显然有其重要历史原因,那就是草创的帝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付强大的敌人。但这种妥协遭到了后人的耻笑,唐代诗人戎昱就在一首咏史诗里写道: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对峙的巨人

  匈奴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它就活跃于北中国,为此,秦、燕、赵不得不筑起最早的长城;秦始皇更是不得不派出爱将蒙恬率30万大军长期卫边。此后西汉年间,匈奴就像一座频繁爆发的活火山,让西汉帝国上下为之头痛不已。

  总之,自从匈奴崛起之后,中国此后两千年间的外患,差不多都固定地来自北方。就像日耳曼蛮族锲而不舍地侵略罗马帝国一样,南方的富庶对那些寒冷荒凉地带的游牧民族来说,闪烁出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之光。西汉以后,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入西晋,先后进入中原建立起北凉等寿命短暂的小王朝。

  冒顿单于是匈奴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领袖,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起初,他被父亲头曼单于立为太子,但后来头曼宠爱冒顿的弟弟,打算废长立幼——这是大多数宠爱小女人的糊涂老爹最爱干的糊涂事,几乎没有一个不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头曼把冒顿作为人质派往大月氏。等冒顿到达后,这位狠毒的父亲下令攻打大月氏,希望大月氏一怒之下把他的大儿子杀掉,以便顺理成章地立小儿子。但是,冒顿在生死攸关之际却从大月氏逃回本国。头曼大概也有些羞愧,同时觉得大儿子还算个人物,于是分给他一万余骑人马。

  死里逃生的冒顿无法原谅他的父亲,他发明了一种能发出声音的响箭,即史书中所说的鸣镝。他对部属下令说,他的响箭射向哪一个目标,其他人必须跟着射,否则一律处死。为了检验部属的忠诚程度,一次,他用响箭射向他心爱的宝马,部属中有少数不敢射的,立即砍头。下一次,他用响箭射向他最宠爱的小老婆,部属中又有少数不敢射的,冒顿同样将他们毫不犹豫地砍头。从此,所有部属均不敢再违反他的命令。

  冒顿看到时机已成熟,趁他父亲出行时,向他射出了响箭,这位老单于立即被射成一只痛苦的老刺猬。就这样,冒顿踏着父亲的尸骨坐上了单于宝座,在他的统治下,匈奴迅速崛起。趁着楚汉相争,中原无力北顾之际,他将蒙恬所夺去的匈奴故地悉数恢复,并占领了河套地区。是时,匈奴版图东至辽东,西到西域,比西汉的疆域更为广大。到刘邦时,冒顿拥有控弦之士30万,是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冒顿懂得如何充分调动部下攻城略地的积极性:“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在这种物质奖励下,他的军队每遇战事,“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故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集”。就是说,这个可怕的暴力民族已然把战争当作一场利润丰厚的刀头舔血的生意。

  与此相比,在多年战乱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却积贫积弱,面对的是一个一塌糊涂的烂摊子。举例来说,当时米价高达每石5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作为天子,要找4匹同颜色的马竟然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至于将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只能牛车代步。

  对大汉帝国来说,唯有发展,唯有积累,唯有整军经武,才有复仇雪恨的机会。平城之围4年后,年过六旬的刘邦最后一次回到了他毕生热爱的故乡江苏沛县,在和当地父老的联欢宴会上,这位自知来日无多的枭雄击节而歌,唱出了心中的苍凉与不安,帝国边疆的安危仍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次年,刘邦驾崩。他的复仇之梦只能寄托给子孙了。

  刘邦建汉后,鉴于秦朝滥用民力、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减轻农民的徭役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按孟子的说法,只要“什一而税”,便属于“王者之政”了。刘邦的税率比这王者之政还要低(与此相比,秦始皇时代的税率高达惊人的50%以上)。

  到了文帝和景帝时,这种与民休息的政策更加宽大无边,政府的税率长年都维持在30税1的比例;更有甚者,文帝在位时,其中有11年之久曾免收全部田租,并把算赋(即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也称口赋)从每年120钱减少到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一次。工商业方面,文帝下令驰山泽之禁,即开放国有的所有山林湖泊,任由农民砍柴捕鱼,发展副业;以前向来往商人征收的关税,也统统废除,以促进商品流通。

  汉文帝同时也是一个以节约著称的明君。有一次,他想建造一所露台,预算后发现需要100金,大概相当于当时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用现在的数字估计,大概也就2000万元左右。这位富有四海的皇帝一听,以为数额巨大,太过奢侈,于是修建露台之事告吹。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景之治时期,西汉乃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在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作为指导思想下,秦末多年战乱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创伤正在慢慢愈合,帝国重现生机。

  经过从刘邦晚年到汉武帝继位之初约70年间几代人的努力,当汉武帝接手帝国基业时,他面对的是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国库中的钱币多得无法计算,串钱的绳子因多年未使用而散断;官仓里的储备粮陈陈相因,腐烂不可食;城乡到处都能看到成群的马匹,聚会时,如果骑母马赴会,竟会遭到别人嘲笑。

  国力的强弱乃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西汉王朝日益富庶强盛,它的对外政策自然为之一变:对于之前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与之相处的北方强敌匈奴,西汉帝国的态度已经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用《剑桥中国秦汉史》的话说:“这时,帝国已强大得完全能够发动深入亚洲的远征;并能重新建立、重新装备和延长北方的防线;在新进入的领土设郡;向海外派远征军;以及在以后称之为丝绸之路的路线上促进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