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古镇再现美丽乡村古老韵味

04.09.2014  03:02

建设中的河口古镇

    “河口”者,庄浪河汇入黄河之口岸。千百年前,作为水陆咽喉之地,村子变成“丝绸之路”上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繁华无比。抗战期间,这里设过兰州海关。“街呈十字店重重,昔日繁华尚有容。水陆码头衰去后,商家后代尽从农。”柳祥麟的一首《古堡商街》,写的就是河口村的变迁。

    历史翻到新的一页。2014年河口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性建设项目被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的25个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于是,河口古镇建设在双联帮扶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沐浴着秋日温暖的阳光,从西固城区出发,约40分钟车程便到了河口乡河口村。站在莲花山眺望,一路奔流的黄河将这个古韵古香的村子揽入怀中,一切自然而安静。从西门进入,沿古街向东前行,两边忙碌施工的现场弥漫着泥土和木料的清香。来到黄河岸边,挂满果实的枣园满载着秋收的喜悦……点滴细节中彰显着河口古镇的独特美态。

    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一个村落的文明程度、创建水平和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和惠民工程。学在农家、富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对美丽乡村的具体诠释。河口村从坐拥一条老街安于现状,到大刀阔斧全城改造升级吸引游客;从守着一条大河小打小闹,到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当前,勤劳的河口人乘着联扶东风,信心满怀走出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的发展之路。

    A

    美丽乡村古韵飘香迎风来

    迎着朝阳,踏上河口古码头,黄河在这里竟然那么清澈、宁静。远处的树木在水面上影影绰绰,不时有三两只水鸟掠过,惊起一圈涟漪,然而片刻便又静如琉璃。河边一排排古树,粗犷的枝干直刺苍穹。

    河口村被确定为2014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乡村两级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实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河口村国道沿线外立面改造已经开始,37处古民居保护性修缮工作,已开工10余处。委托永靖古建公司完成14户古民居保护性修缮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完成莲花山山门重建工程及130米景观墙的建设,恢复河口古码头工作已初见成效,完成沿河护堤修建工作。除此之外,古镇核心区其余313户民居外立面改造也基本完成。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古镇内20条巷道砖雕美化已经开工建设17个门楼,西街沿街75户民居外立面仿古改造中,外墙粘贴仿古青砖让其平添了几分古韵。改造为博物馆的23中教学楼按照古镇整体仿古风格喷涂外墙漆。南街大庄子道路用青石板、北街道路用鹅卵石铺筑,石碾子主题公园建设以及左公柳保护建设无不让人感受到小镇的古香古色。

    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维盛告诉记者,为了充实古镇文化内涵,做好历史传承,村里委托华东师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古镇广场、戏台设计,还聘请著名文史专家张克复、规划设计专家包惠组成专家组,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院完成古镇各条街巷文化主题及其表现方式设计初稿,并组织村民群众对初稿进行了论证,现正在根据群众意见建议修改初稿。邀请张克复完成对街道楹联、城门命名设计初稿。

    同时,文物抢救、文化整理工作也毫不怠慢,村里组织专人收集整理文化遗产,现收集历史文物近300件,整理历史传说11则,挖掘人物故事18个。

    B

    产业发展传统现代相辉映

    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河口村北面是莲花山。站在109国道向上观望,红彤彤的丹霞岩上零星坐落着几间庙宇。据史书记载,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越陇山经天水、陇西到兰州,由河口渡过黄河,历时3年终于抵达拉萨。藏传佛教传说,文成公主正是在河口莲花山被点化成佛的。

    采访中,河口乡乡长赵兴源告诉记者,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已成为全省各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五大建设任务之一。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性建设项目被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的25个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更是兰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必备项目,河口古镇的建设将是提升西固文化旅游产业的形象之作,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河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长期以来村民以种植玉米、蔬菜和零星的养殖为主。但随着兰武、兰新铁路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村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人均不到3分地。用河口村文化站站长张振祥的话说,“种地养活不了一家人”。剩余劳动力开始向村外转移,到兰州市区及西固城区打工,农民自主寻找出路。针对群众反映产业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的问题,立足河口古镇遗存千年的有利资源,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市场运作、民众参与”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打造“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城市发展、民生建设”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通过对河口古镇老街、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历史文化的挖掘、创意和适度开发,结合水岸景观及古码头形成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河口古镇,使河口古镇老街成为集现代滨河水岸休闲文化和千年丝路古道商业文化为一体,承担特色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

    传统和现代的交相辉映是美的旋律和主题。现代城市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说到底是农村的特质美吸引着大家。河口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方面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在古街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更加突出乡村特色,保留了更多传统美和特质美。

    C

    规划未来表里如一展特色

    美丽乡村不仅要有整齐的屋舍,更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乡风文明。这就需要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达到“表里如一”。那么,河口古镇如何做到这一点?河口乡文化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古镇的建设在规划中也展现了美好的未来。从设计构思来看,重建河口古镇将依据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空间组合关系及开发的可行性,以东、西、南、北四门和城墙为边界,四条大街为骨骼,建成综合性文化游览区,东西大街文化观光区,南大街民俗坊商贸体验区、北大街特色民俗体验区等特色区域。同时,在河口古镇中形成“一核两带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是指河口古镇文化体验核,两带是指黄河文化休闲游憩带、庄浪河生态游憩带,五组团是指黄河田园风光区、水乡商业游憩区、古镇旅游集散服务区、古城旅游休闲配套区、近山风光体验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只有统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美的可持续和永恒发展。河口村根据规划,第一步主要恢复主街风貌,改造四门历史景点,将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纳入第一期建设范畴,恢复东西南北四门及其周边历史环境;第二步则重点修缮城内各个祠堂、优秀历史民居、商铺、车马店、海关等历史建筑;第三步设立入口服务区及风情酒吧街建设,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及入口旅游集散服务区,包括服务中心、停车场及入口环境、车马道;第四步对城内普通民居进行改造,整体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记者手记

    走保护性开发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是时代的呼唤,是群众的期盼。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提升,让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更美一点、生活质量更好一点、幸福指数更高一点,最终实现农村面貌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的魅力,在于善用资源,一个核心问题与关键环节就是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它可以让人们记住一个地方的历史细节,凝聚发展力量。

    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口乡河口村以挖掘、开发古民居为载体,不断创新思路,利用保护、培育当地资源,将文化与产业融为一体,使发展与民生有机结合,让面貌在护古与创新中求得平衡。特别是传统村落与特色文化的完美结合,推动河口正在走向一条多元发展的道路,让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处于科学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