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文物+图书”让文物活起来

22.04.2016  14:40

    新华社郑州4月21日专电(记者史林静)河南博物院带图书到文物旁,给枯涩难懂的文物陈列加上注解,让观众看到、读到、想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世界。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解读中国文化,河南博物院利用“文物+图书”的服务形式,让封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让躺在书本里的历史走出来,让“文化快餐”变“大餐”。

    《中国都城史》《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夏商社会生活史》……在博物馆展厅里,记者看到3个书目推介框,分别对应不同的历史时间段。扫描推介框下的二维码,还能看到更多和历史文物相关的书籍。

    “由于受到场馆限制,现在只是一个简单的二维码扫录和书目介绍,在新场馆里,书的推介形式会更加丰富。”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副主任林晓平说。

    “我们把文物与图书结合,针对不同的文物、不同的历史时间段,给参观的游客推荐有针对性的历史书籍,帮助大家解读璀璨的中原文化。”林晓平说,河南博物院有大量的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等,而这些陈列往往容易让人感觉枯燥,如果有书做注解,效果就会不一样。

    “当我看到夏商时间段的青铜器、礼乐器、兵器、杂器,就想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那时候的人类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来自北京的游客吴先生说,相关的书籍推荐,恰好满足了他的阅读需求。

    “我们请了一些高校的历史专家推荐书单,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针对于青少年的启蒙型读本,二是针对普通读者的一般性阅读书籍,三是相对专业,针对一些研究型的读者。”郑州松社书店的老板刘磊说,作为合作方,对书本的挑选尤为重要。

    “依托博物馆这种文化机构,有针对性的推介书目,让普通人看完文物之后又对历史图景感兴趣,激发阅读需要。”参与书目推荐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池桢说,博物馆是历史的具象,书是历史的概括,二者结合,既打破博物馆里的沉闷,又能让公众能够充分的利用公共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