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港三地暗战抢夺上市公司资源
此轮IPO重启,深交所或已感到无形的竞争压力。自从证监会放开企业自主选择上市地以来,已有92家企业从深圳中小板转至上交所主板。同时启动的沪港通,已形成两地夹击深圳的态势。“这次转板的主要动力是两家交易所的排队长短不同,转过去可以早上市。两边排队很快达到平衡,上市也在向注册制方向发展,以后这将真正考验两个交易所竞争力。”有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分析称。
A
92家企业弃深转沪
上周,证监会正式宣布“核准了1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沪深交易所各5家”,IPO重启尘埃落定。从本周三6月18日开始,先后将有七只新股在本周发行。而在新股上市的背后,是沪深交所已经逐渐展开的“暗战”。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证监会放开企业自主选择上市地以来,已有92家企业从深圳中小板转至上交所主板。其中,江浙沪一带的企业为主力军,转板企业超过一半,达到49家。
对此次转板现象,有投行人士此前对记者分析称:考虑到地缘关系,以及将来上市后监管问题,靠近上交所的江浙沪一带企业转板动力最强。“目前92家企业从深圳中小板转至上交所主板,显示出深沪两个交易所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一直存在,阿里巴巴上市过程中也是多家交易所在竞争。”北大纵横IPO事业部合伙人蔡春华昨日对记者分析称。
据称,上交所为促进企业转板,也对投行、拟上市企业以及当地金融办等各方都做了大量工作。“对沪深交易所展开竞争早有感觉,目前对投行工作影响不大,只是转板后需要在深交所进行调整而已。对投行来说,企业在哪里上市都一样。”华创证券有关投行人士对记者剖析称,“投行肯定尊重企业的选择。这次企业大量转板的主要动力是两边排队时间不同,转板能很快上市。一旦两边排队数量达到平衡,沪深交易所为了吸引企业上市,就要有更加核心的吸引力才行。”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IPO预披露企业总数已达480家。其中,上交所主板上市222家,中小板100家,创业板158家,沪深两市排队企业数量差距仅有36家。
对于未来两家交易所的竞争方向,其分析称,以前有个不成文的划分界限,股本5000万以上在深交所上市,8000万以上在上交所上市,中间层的企业则自主决定在哪里上市。随着银行、能源等大公司纷纷上市,上交所的后备资源在逐渐衰减,目前此界限正在模糊。“未来在信批、监管服务等方面,两家交易所应该都差不多。如果上交所开通国际板等,就拥有了新的核心竞争力。”
“对投行来说,之前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是保荐上市,随着注册制的逐渐实行,将来考验各投行能力的地方会变成承销。”该投行人士补充说。
B
沪深港三地上演争夺战
沪深交易所的竞争,同时也在把港交所拉进来。4月10日,证监会正式批复沪港通,两地开展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证监会指出,沪港通总额度为5500亿元人民币,参与港股通的个人投资者资金账户余额应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正式启动需6个月准备时间。
距离深圳最近的香港选择了和上海联手。对此,有深交所人士私下对记者分析称,港交所和深交所同在华南,在上市资源上原本就存在竞争关系。而且,近年港交所也开始加大对内地的关注力度,深交所有熟悉内地业务的高管也去了港交所。
而随着此次内地IPO重启上市,并稳步推进注册制,港交所则面临着上市资源重回内地的压力。“交易所对上市资源的争夺是正常现象,和普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无本质区别,以后更是常态,因为国外证券交易所大多数是营利性机构,甚至某些交易所也是上市公司,香港交易所在联交所上市,香港特区政府是香港交易所单一最大股东。”蔡春华昨日对记者分析称,“上市公司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的自由度逐渐增加,交易所需要不断提高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信披制度等等。注册制之后,交易所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境内境外的交易所同行。”南都记者梁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