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花开粽飘香

15.06.2015  03:32

    每当夏天沙枣花开的时候,端午节就到了。大街小巷粽子飘香,红红的香包格外鲜艳,龙舟竞渡场面热烈。端午节是国人喜爱的一个节日,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国之情,都在沙枣花开的温情中散发传递。端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千多年来被人们守望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端午节是一个飘散着淡淡香味的节日,沙枣花的味道,艾叶的味道,粽子的味道,香包中香草的味道,这种温馨的味道,是母亲对家人的呵护,是外婆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缕淡淡的乡愁,历久而弥新,温暖而美好。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那样亲切而朴素,折柳枝,插沙枣,采艾叶,绑花线,包粽子,家人团聚,共享美味。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有的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的说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还有人说是为纪念东汉时期孝女曹娥,但影响最广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唐诗《端午》可以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农历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殉难日,人们到江面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缅怀他的爱国精神。民间过端午节,一般要采艾叶、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拴五色线、带香包、驱五毒、赛龙舟等。端午节的民俗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表达了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端午前后气温升高,蚊蝇肆虐,细菌孳生,为了预防病毒加身,先民便用悬艾叶插菖蒲佩戴香包等办法,去秽气避邪恶防病毒,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愿望。像西北地区流行插艾叶和沙枣花,一定程度上具有清洁室内空气、预防病毒的作用。古代人们过端午还有图腾崇拜、祭祀等成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旧习俗被淘汰,端午节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赛龙舟成为一项娱乐竞技活动,吃粽子表达了亲人间的关爱,香包成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爱国、体育、卫生、美食成了端午节的主题。

    2008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法定假日固定下来,它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一个假期,而是对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端午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人们喜爱。守望端午,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传承中汲取养分,生命才会生生不息,事业才会薪火相传。上善若水,仁者爱人,爱人民爱祖国,修身立德,社会才能和谐相处,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与我们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南方一带在端午节都要举办赛龙舟,比赛人员通力合作,奋勇向前,激浪高歌共奏同心曲,不仅锻炼了体魄,丰富了节日文化,而且也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加强。粽子虽小,情谊绵绵,粽情粽意总关情,端午节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科学卫生精神,都是应当推崇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