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播绿当先锋——凉州区头墩营林场治沙造林纪实
21.02.2017 16:33
本文来源: 林业厅
面对腾格里沙漠边缘沙化严重,林草植被脆弱,部分耕地被沙漠吞噬,沿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的局面,头墩营林场在组织党员职工深入讨论、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研判、主动出击,提出了造、封、管并举的防沙治沙思路,争当防风固沙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困难。”凉州区林业局副局长、头墩营林场场长杨跟胜说,由于治沙造林经验不足,头年秋季栽植的数百亩沙生苗木,第二年开春几场大风之后,近一半被连根拔掉或被风沙掩埋。为了提高沙生苗木的成活率,林场职工专拣大风扬沙天气,蹲守沙窝,看风从何方起,沙向何处落,哪里能种草,哪里能栽树。经过细致的观察实验,他们发现,风沙遇到草和沙障,立马“温顺”了许多,于是总结出了“一把草、一锨土,压住沙子防风掏,先压沙,后栽苗,步步为营,连片植绿”的治沙造林经验。在掌握了风沙的“脾性”后,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推广应用草方格压沙和粘土压沙技术,选择花棒、梭梭、毛条等适生树种,开始了规模治沙造林。同时,积极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恢复等项目,探索治沙造林新模式新技术,推广应用“大苗深栽”“泥酱蘸根”“一棵树一把草”“人工模拟飞播造林”等旱作造林技术,在夹槽滩建成防沙治沙示范区3.2万亩。近年来,头墩营林场累计完成治沙造林4.2万亩,封沙育林草6万亩,设置封育围栏36公里。
林木种苗培育是生态建设的前提,种苗质量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头墩营林场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当技术标兵,争当生产模范、育苗能手活动,推广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调整育苗结构,创新育苗机制,加强管理服务,为全区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园区绿化、防沙治沙等提供苗木保障。积极推广应用营养钵育苗、生根粉浸根、覆膜保墒等育苗技术,建立健全苗木生产、经营档案,使造林绿化苗木培育实现专业化、系统化。积极借鉴“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动员党员先种先试,初育成功后,将培育的杜梨砧木及枸杞苗插穗提供给其他林场职工及农户,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苗木销售的方式,为全区特色林果种植提供优质苗木。
随着植被的逐步恢复,沙漠一天天绿起来,可周边部分群众偷偷进入管护区,打沙米、打黄毛菜籽等,破坏管护区植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头墩营林场坚持进村入户向周边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沙区林草植被的重要性,在民调区沿线各路口制作“五禁”标示牌,配合周边乡镇、组建宣传队,反复宣传《森林法》、封山禁牧及生态植被保护等知识,发放“五禁”告知书,提高了周边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将管护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全体职工分段包片,常态化开展巡查和管护。设立党员管护责任岗、党员管护示范区、党员生态保护样板区等,党员带头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和植被管护工作。林场还加强沙生植被保护和森林防火,组建巡查管护队,经常性开展巡查。如今,头墩营林场辖区22.5万亩生态公益林和周边乡镇1.2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沿沙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在八十里大沙民调渠两侧建成长13公里、宽2公里的绿色屏障,沿线林草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45%以上,沙漠沿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武威市林业局供稿)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1.02.2017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