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占伟:青砖上的雕刻艺术大师(图)

25.09.2014  17:00

沈占伟蹲在地上专心雕砖。

砖雕与木雕结合的三层建筑,也出自沈占伟之手。

  本网记者 杨亚楠

  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作为临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甘肃临夏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提起河州砖雕,人们就会想起一个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临夏州砖雕协会常务理事、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经理、技术总监、副高级砖雕艺术师沈占伟。在这众多的头衔中,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他沈师傅。

  沈占伟1968年生于临夏一个贫农之家,自小就喜欢画画。因为爱好画画,儿时常常逃学,跑到民间艺人活动的地方,看画匠、木匠和泥水匠们画出(或雕刻出)美丽的图案,因此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14岁时,无奈的父母只好同意让他辍学。

  辍学后的沈占伟很快找到临夏著名砖雕艺人沈尕安,沈尕安是沈占伟的远房祖父,更是屈指可数的河州砖雕“绽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得绽成元之砖雕艺术真传,砖雕技法高超。沈尕安看出沈占伟是可塑之才,很快将沈占伟收为孙徒。别人从师3年才能独立从艺,沈占伟用了不到2年时间便出师。

  进入自由创作阶段后,沈占伟全身心地沉浸在艺术探索和创作的乐趣中。他告诉记者,除了砖雕,他的兴趣就是绘画和音乐,可这绘画也是和砖雕息息相关的,说到这他笑了起来。每天在车间从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七点,中午休息一小时,没有双休日,晚上下班后他就洗掉一天的灰尘,然后听听音乐,在网上查阅绘画和砖雕资料。

  “学习砖雕要有画画根底,要用心,没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是不行的,我们这里的学徒,学习2年就可以自己制作完整的砖雕,3年就基本出师了,”沈占伟骄傲地告诉记者,“我的很多徒弟,现在出去外面的砖雕厂,都在给别人当师傅。”

  记者探访时,正值午休结束,工厂响起了开工的电铃,砖雕师傅们陆续走进车间开始工作,负责人介绍,这里现在有员工和学徒100多人,沈占伟的徒弟就有30多人,年龄最小的刚满20岁。

  沈占伟作品手法简洁,凝练,雕法细腻,娴熟,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主题含蓄,寓意深刻,题材广泛,因而他也被评为全州唯一一位获副高级职称的农民砖雕艺术师。此外沈占伟还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多件作品被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收藏,其中代表临夏砖雕在第100届广交会上展出的作品《博古架》并博得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赞誉。

  截至目前,沈占伟累计创作各种规格的砖雕作品1200多件,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沈占伟探索创新,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独创了微雕工艺美术品和能拆卸、移动、悬挂、固定安装的新技术,突破了传统浮雕3-4cm的深度,使浮雕深度达到10cm,并且不断培养着大量技艺高超的砖雕艺人。

  沈占伟是一个满怀艺术热情的民间艺术大师,他使河州砖雕这一传统民间文化瑰宝一步步走出临夏、走出甘肃,他的每一笔每一刀,都承载着对民间艺术的传承重任,他将所有精力都贡献给了砖雕艺术,让一块块不起眼的青砖变为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财富。

  2006年,沈占伟等几个砖雕艺人在退休老干部毛兴文(临夏州砖雕艺术协会会长)的动员下成立了临夏砖雕制作公司中心(后易名为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作为砖雕技艺传承人的沈占伟和他的同仁们一次次推出优秀的砖雕作品,使河州砖雕在省内外屡获殊荣,为国人所识。

  ——2006年8月,参加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名优特新产品展。

  ——2006年8月,参加省商务厅主办的“多彩甘肃,精品陇原”展。

  ——2006年10月,参加第100届广交会,河州砖雕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等领导的关注。

  ——2007年11月,博古架在第二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民间工艺美术类评奖中获银奖。

  ——2008年9月,获甘肃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2009年6月,被誉为“陇上绝活”的河州砖雕荣获由国家文化部等部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西北五省(区)唯一优秀奖。

  2007年7月,临夏州砖雕艺术协会成立;2008年1月临夏州砖雕协会举办临夏州首届砖雕艺术品展品会;2008年下半年因公司发展所需迁至现址,并易名“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毛兴文为董事长,沈占伟出任公司技术总监。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