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汽车零整比高达500% 售后服务成经销商获取暴利途径

22.07.2014  11:27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而一些豪华品牌车型的零整比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73:1!所谓“零整比”,就是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价格与整车价格的比值,12:1的比值通俗来说就是买全部零配件的花费,能买12辆同款新车。而大多数品牌中被调查车型的“零整比”系数也均超过400%。但在国外,这一系数通常在3:1左右。连日来本报记者就我市部分4S店的零整比和维修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

    4S店配件加价从中谋取暴利

    记者在我市南滨河路一家4S店采访时,见到正在给自己的爱车进行二保的马女士,她告诉记者,4S店保养时需要更换“三滤”和专用机油,加上工时费总共需要530元,她觉得价格比较高,正在犹豫是否在4S更换。最后马女士考虑到车辆在4S店保养较为可靠安全,于是便咬牙在这里做了保养。随后记者来到附近的一家汽车维修店进行了调查发现,与马女士同样的车型,在这里做更换“三滤”和专用机油的保养只需要235元钱。而且店主明确表示保证质量,发现保养后有问题,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

    采访中,一位曾在4S店工作过的王师傅告诉记者,在4S店维修保养费用中,工时费是很大的一块,而且所有配件都存在着再加价的现象,因此4S店的维护价格就出现了差异极大的情况。许多市民认为,4S店服务好,工时费高都可以接受,可但配件再加价就比较过分。根据王师傅推算,我市国产车300%左右的整车配件零整比较普遍,合资车及进口车型能达到500%。

    打着品牌的幌子迫使消费者维修

    买得起,修不起,是中国大多车主长期以来的切身感受。在我国,私家车的保有量10年中增长了13倍,早已经突破了8500万辆,涉及的车主和家庭成员数以万计。然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背后,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却长期存在,甚至已经根深蒂固,各种涉嫌垄断行为造成的超额利润严重影响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赵先生爱车行驶了3万公里后,他前去4S店更换4个雨眉和雨挡,但4S店的报价下来,材料费、工时费竟然达600元之多,比汽配市场配件高出两倍多。赵先生说,几天前他陪朋友前往雁滩的汽配市场更换配件,发现自己车上的配件汽配市场都有,而且价格很低。于是赵先生决定去汽配市场更换配件,但4S店的售后工作人员却告知赵先生,原厂件都是垄断经营,厂家原厂的配件只供应给授权的4S店,外面根本买不到。赵先生没有理会,因为已经通过咨询了解到,汽配市场内提供该品牌的原厂件,不仅有质保,还可以向工商部门求证,价格还很实惠。

    长期以来,汽车厂家对零配件渠道的把控和垄断,使得消费者不得不被动消费高价零配件。一位4S店零件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零配件厂为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加工的配件,汽车生产企业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价30%供货给4S店,4S店为了利润,在厂家默许下又加价30%甚至更高卖给车主,最终4S店卖给车主的配件,价格比出厂价翻了几番。另外,厂家和4S店长期以来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在售后方面强化4S店“原厂才是好质量”的形象。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维修项目上,消费者更是愿意相信4S店的服务、零配件品质更为让人放心。在此基础上,汽车厂家的服务条约里面,还有一条让消费者不得不“服从”的规定:新车在保质期内发生问题,如果未在4S店维修,维修时未使用原厂配件,汽车品牌就有权不履行质保义务,更无法提供三包服务。厂家对此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假冒伪劣带来的维修问题。

    售后服务潜规则让车主防不胜防

    一位在4S店工作了10年的刘师傅向记者讲述了4S店售后暴利的几种“潜规则”。他告诉记者,一个正厂件的汽车天窗,目前在4S店的售价在10000元左右,而我市的汽市场里的副厂件仅3000多元,差价竟达7000元之多。为了谋取这7000元的差价,一些4S店将正厂件与副厂件对换。这是4S店维修潜规则之一。

    另外想办法将修复件当成新配件卖!修复件就是部分车主换下的废弃部件经重新打磨、喷漆而成的“新配件”。据悉,许多4S店将几乎不花成本的修复件,数百甚至上千元地卖给车主,从中赚取暴利。

    第三个潜规则,则是把小病夸张成绝症,无病忽悠成大病,让车主吞下“维修套餐”。刘师傅说,一位车主的汽车刹车有异响,来到4S店维修,4S店经过检查告诉车主,机角胶出了问题维修需1700元,方向机漏油需2900元,此外发动机的皮带要两根一起换,费用400元。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这位车主只能在4S店进行了维修。其实哪里是什么机角胶、方向机,刹车异响的原因,只不过是底盘工字梁上的两颗螺丝松了。

    第四个潜规则,则是对维修清单上的项目做选择性修复。一位车主的轿车因事故大修,一周后发现汽车在经过不平路段时摇摆剧烈。拥有十年驾龄的车主判断是车子的前避震有问题。可是在之前保险公司的《定损报告》清单中,前悬挂被列在了保修清单里,刚换过的部件为何这么快又出现了问题?后来拆车检查时,这位车主才发现,前悬挂其实根本就没有更换。而4S店的解释却是,《定损报告》只是店里为了申请赔付,而“设计”出来的一张清单,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足够多的保险赔付,满足修理的需要。换言之,4S店是先保证了自己的利润,再酌情维修的。

    车主呼吁出台产业政策

    通过记者走访和了解,我市4S店的零整比普遍高达500%、600%,合资车以及进口车的零整比更高。就汽车行业的售后暴利而言,有关人士建议,首先应出台一个具体而清晰的产业政策,给行业乱象戴上“笼头”。

    其次,汽车零配件的电商应尽快成长起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消费者也要尽快成熟起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一些4S店的简单伎俩之所以屡屡得逞,也在于不少消费者对自己的“爱车”了解甚少,让不法商贩有了可乘之机。(记者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