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尾砂泄漏】源头已无污染物进入河道 企业相关责任人已被调查

01.12.2015  10:14

  原标题:源头已无污染物进入河道 企业相关责任人已被调查

   中国甘肃网12月1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李杨 魏晓倩)据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昨日下午5时,陇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由陇南市政府副市长尚桢通报西和县陇星锑业公司尾矿库尾砂泄漏事件应急处置最新进展情况。

  截至昨日14时,西汉水毛坝下游出省界流量峰值由19.6立方米/秒,已下降到10.5立方米/秒。甘陕省界10公里处特征污染物锑监测浓度由11月26日17时的0.673毫克/升,超120.5倍降到30日中午12时的0.024毫克/升,超3.8倍。

  目前,源头已无污染物进入河道。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企业相关责任人已被有关部门控制接受调查。

  A 采取多项措施截流和降污

  截至目前,此次事件的应急指挥部主要在封堵、截流和降污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在源头封堵方面: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已在尾矿库用油桶、椽木和树枝搭建固定浮桥约90米,工作人员已进入溢流井,搭设脚手架、吊装缆索等工作;对尾矿库上游溪水进行截流外排。施工人员在太石河尾矿库涵洞上游主河道上架设引流管道引流山泉水,已将山泉水与污水彻底分流;在尾矿库涵洞出口下方设置6个围堰,对尾矿库涵洞出水进行拦截并按照专家测定方法投放药剂进行处理。

  在河道截流方面:投入人力2.35万人,大型机械223台及12.6万条编织袋等物资,在太石河、西汉水流域已设置拦截坝和围堰109个,有效控制了污染物下泄;按环保部要求,从11月29日晚开始,已启动西汉水河流拦截工作,通过水电站、水库调蓄,筑坝、分流、引流等方式,争取5天时间里在西和、礼县、成县、武都、康县五县区拦蓄河水660万立方米,减轻下游行洪压力,并为治污赢得时间。

  在水体降污方面:沿河优化设置7个水样监测点位,加大监测频次,出省断面每两小时监测1次,及时掌握水质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当地群众1000余人、大型机械15台,对太石河河道遗留尾砂收集处理;沿河三县抛洒絮凝剂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已向污染河流投放65.5吨絮凝剂、石灰588吨。四是通过自主和亲友互帮以及到周边临近实施人饮工程村取水方式,解决1.96万人饮水问题。

  B 污染物浓度下降至超3.8倍

  通过以上工作,此次事件截流和截污效果明显。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截至昨日14时,西汉水毛坝下游出省界流量峰值由19.6立方米/秒,已下降到10.5立方米/秒。甘陕省界10公里处特征污染物锑监测浓度由11月26日17时的0.673毫克/升,超120.5倍降到30日中午12时的0.024毫克/升,超3.8倍。目前,源头已无污染物进入河道。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企业相关责任人已被有关部门控制接受调查,后续工作正在开展。下一步,陇南市将按照国家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将进一步全力做好截流、治污等各项工作:加快竖井封堵进度,力争11月30日晚前完成竖井封堵任务;加强西汉水全流域水资源调度,实施调控水量,为下游治污创造条件,在太石河等重点河段因地制宜、截污治污;继续加大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水质、流量变化等情况;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全力抓好事件处置、环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同时,将继续加强与汉中市有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共同做好水质安全处置与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