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汇率风险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接地气
对来往于粤港澳的民众而言,在香港可以用人民币购船票,是离岸人民币使用环境日益便利的一个缩影。受访者供图
■开栏的话
现代经济的竞争,能否抢占金融高地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今,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金融改革创新浪潮,正成为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敢为人先的广东人再度成为弄潮儿。2012年,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这是中国内地目前为止金融改革创新内容最为丰富的金改试验区。两年过去了,到2013年末,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17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13%,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7.3万亿元,占全国的1/9。在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在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民生金融和农村金融这五大金融领域更是不断创新突破。
涛声阵阵,催人鼓帆远航。日前,广东省政府再度出台《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9%以上,建成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成粤港澳紧密联系、在亚太地区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域,建成与广东省经济地位相适应的金融强省。
一手振兴实体经济,一手普惠黎民百姓。今天,以“金融改革,兴业惠民”为主题的第三届广州金交会正式开幕,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再掀高潮。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金改进行时》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和总结广东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的经验,首篇聚焦如火如荼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敬请垂注。
●贾肖明
金改故事
粤企出海
期待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政策
当中国游客仰望好莱坞大剧院门头上巨大的“China TCL Theater”(中国TCL大剧院)招牌时,内心一定都充盈着对民族品牌的骄傲。在国内市场近乎销声匿迹的TCL手机竟在苹果的主场——美国保持了第二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手机厂商排名中,TCL也取得了第五的不俗成绩。经历了2004年跨国并购失利后的TCL,如今全球布局的资本脚步正越迈越开,也成为推动广东人民币走出去的桥头堡。
经历过几轮的起落洗礼,如今TCL对资金成本和风险把控愈发严格。陈歌是中信银行的业务经理,她每个星期都要到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TCL集团办公室,与其财务部人员沟通跨境人民币业务使用的需求。
“全球并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但也让我们实现了国际化的布局,近几年我们逐步走出困境、扭亏为盈后,集团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每年有15%—20%的利润增长。”TCL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红梅说。
TCL集团旗下如今有4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的TCL集团,以及在港交所上市的TCL多媒体科技、TCL通讯科技和通力电子。虽然在国内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TCL在去年依旧实现了853.2亿元的收入,盈利28.9亿元。其中,手机业务90%以上都是外销。
对于拥有大量跨境业务的TCL而言,汇兑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张红梅说,从2009年试点以来,TCL跨境人民币结算一直在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底,TCL集团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568亿元,其中贸易项下434亿元,资本项下134亿元。201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约占其所有业务跨境结算总量的30%。“对我们而言,跨境人民币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管理风险,不用提前做成本衍生管理。”张红梅期待,跨境人民币业务能有更开放的新政策。
“但目前海外和国内公司之间不能实现资金互通。我们手机生产在内地,销售在国外,但是钱却不能收回来,如果有集团的人民币资金池,让我们可以较自由地调配境内外集团资金用于企业发展,可以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集团战略部署和发展驱动有极大促进作用。”张红梅表示,企业走出去不容易,也期盼能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一致,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享受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
笔者了解到,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已明确提出了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正在紧锣密鼓地调研,TCL期盼已久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有望在短期内成为现实。
规避风险
境外订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今年以来,外汇市场波云诡谲,为了规避市场风险,企业更愿意使用人民币计价。从去年开始,广东就开始为推动外贸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做出努力。近期,这项工程在广东省航运集团的船只订单中开始取得突破。
航运集团是广东省属国资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港口物流、水路高速客运及旅游运输、船舶工业等,业务遍布粤港澳三地。核心子公司珠江船务于1962年在香港成立,占集团资产总额65%。在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开展以前,航运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以外币结算。
见到笔者,航运集团总经理助理、财务部部长强威第一时间迎上来,兴奋地告知航运集团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上的新突破——近期,航运集团与澳门签订了两艘船只订单,率先使用了人民币计价。
“人民币结算在境外子公司日常运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集团也要求下属工程类船舶建造子公司在接洽境外订单时,尽量签订人民币计价结算合同。”强威表示,今年航运集团旗下子公司与澳门金沙集团新签2艘人民币趸船合同,总价800万元人民币。
“在全球船舶交易市场中,美元是行业约定俗成的计价货币,甚至在国内的船舶交易中,也会使用美元标价。”强威指出,这一笔计价突破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来说,最能规避外汇风险的做法,就是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用人民币定价、结算,确实为集团提高了资金运营效率,节约了财务费用,尤其在汇率风险控制方面有明显帮助。”
接洽境外订单签订人民币计价结算合同可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不过,这一过程并不容易。“目前人民币的吸引力还比较小,计价推进仍较困难,尤其是对于欧美企业而言”。
据了解,自2009年试点工作开始启动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给航运集团这样业务遍布粤港澳的实体经营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一方面降低了经营成本,规避了汇率风险,丰富了跨境资金的调配选择;另一方面,简化了各项业务的办理手续,为各项跨境业务提供了便利。实行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其结算速度得以加快,资金使用效率也不断提高,跨境业务的财务核算更加清晰,经营成果更加透明。
合作深化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蓬勃发展
从香港中环码头乘船到珠三角各个城市只需要2—3个小时,随着粤港澳往来的日益密切,广东航运集团的核心业务珠江船务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对来往于粤港澳的民众而言,在香港可以用人民币购船票,是离岸人民币使用环境日益便利的一个缩影。
珠江船务目前主要运营粤港澳间的高速客船运输及现代物流服务。2009年开始,珠江船务开始在港接受居民人民币购票,5年来,已有近25万人次在港使用人民币购票的便捷服务。航运集团每年在香港直接收取人民币运费超1亿元,包括高速客船业务收取的乘客票款收入、集装箱运费收入及仓储业务收入等。
随着粤港澳金融合作深化,三地金融市场深度对接,给个人跨境人民币使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表示,下一阶段,将扩大香港地区银联商户收单人民币结算业务,启动澳门地区银联商户收单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快粤港跨境缴费通系统业务拓展,增加接入机构和业务种类,力争年内实现粤港两地居民跨境消费、缴费双向支付。同时加大银联多币种卡在粤港澳三地的推广力度,扩大岭南通卡和香港八达通卡、澳门通卡的跨境使用。推动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满足境内个人出境旅游、留学、个体工商户等经常项下跨境结算需求。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除了不断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之外,还在计价结算、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方股东以人民币进行分红,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跨国企业开展境外人民币放款等。大力推动金融机构为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做资金结算、贸易融资、保值避险等人民币金融产品。
在个人和企业跨境人民币需求的推动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加深。去年,珠江船务下属子公司就成功向香港金融机构申请到人民币贷款,用于满足生产经营周转。香港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一方面支持了集团驻港子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加强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强威告诉笔者,由于积累了一定量的离岸人民币,其香港子公司珠江船务公司以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分别在南沙注资2亿元设立新公司,在中山黄圃出资8400万元再新设港口公司。目前集团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金额已近5亿元。自2012年10月以来,集团以人民币形式上收境外子公司投资分红款10993万元,对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政策的便利体会深刻。
■金改聚焦
广东领跑跨境人民币结算
2009年7月,广东中行签下跨境人民币结算第一笔业务。如今,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广东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业务创新和成效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2014年5月末,全省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85万亿元,占全国结算总量近三成,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共2.75万家企业和2532家银行网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525家、178家;全省已与境外191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往来,人民币走出去范围不断扩大。
在广东,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2013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中,约有16%使用人民币结算,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为广东企业节省汇兑成本约34亿元,降低财务费用约400亿元。
然而,近年来受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的影响,作为进出口贸易大省的广东也经历了较为严峻的考验。相关贸易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成本高企、汇率波动等多重困境,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的使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冯孝忠曾说过,以“接地气”的实际行动走在前面,是广东抓住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机遇的关键内核。当人民币全兑换更开放的时候,广东能不能成为对外最接轨的地方,将影响广东在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中能走得多远。
■金改建言
打通人民币回家的路
“目前国内的利率较高,外部资金套利动力足,以致在探索试点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过程中,的确存在套利资金涌入的现象,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在接受采访时,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表示,目前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跨境资金使用需求越来越多,广东的企业跟当年的日本和韩国企业一样,已经开始纷纷在海外设置自己的研发基地。这是利于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出海探索,急需人民币跟随出去,助企业一臂之力。
事实上,对于高于美元收益的优质人民币资产,境外投资者也从来不缺乏投资的热情,这将有利于推动境外人民币持有热度提升,从而使得人民币有持续动力走向全球。然而,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双向流动通道的建设。“目前不少人担心境外人民币回流会造成通货膨胀,其实这部分增量并不难对冲。若人民币大幅回流,可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来控制信贷规模。”陆磊指出。
航运集团总经理助理强威也提出了对跨境人民币政策的期盼,“在全球范围看,境外人民币资金具有成本优势,能不能打通人民币回家的通道,决定着企业是否能使用这些优势,使企业达到自身发展的要求。”
TCL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红梅则表示,外部市场金融环境的搭建、人民币可获得性和投资渠道的丰富,对于其交易对手接受人民币至关重要。“需在世界范围内搭建更多的配套体系,加大对跨境大企业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的支持,实现集团资金的境内外调配。”张红梅指出,希望推动更多的上下游小企业积极参与到跨境人民币业务中来,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跨境人民币改革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