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山开渠 筑堤修坝 汇泽四方 对涉税数据交换和利用的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税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凸现。很多涉税信息散落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地税部门涉税信息来源单一,对部分行业、税种尤其是一些地方零散税源缺乏有效地源头管控手段,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执法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税收流失。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税源掌握税基,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来源单一,涉税源头管控不严,征管执法不到位,以及征管手段薄弱等问题,对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是对涉税信息流的汇集和融合,而数据交换平台的实施则要经历凿山开渠、筑堤修坝和汇泽四方三个步骤。之所以要经历这三个步履,是由于全社会涉税信息散落在各个部门,而各部门现有的应用系统独立于自身内部,无法满足全社会涉税信息灵活地互联互通的需求。
所谓“凿山开渠”:就是打通各个部门的横向壁垒,总体来说部门之间的壁垒一是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二是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三是信息安全的壁垒。面对重重壁垒,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攻克难关:一是主管领导亲自带队上门拜访,以促进各部门业务的发展为契机进行沟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后续各部门通力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我们集思广益,在深入学习各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省实际,利用各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基础架构来有效的规划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以“平台独立,语言无关,代码重用,高度灵活”为系统设计导向,因地制宜地制定实际易行的数据交换技术方案,打开各异构系统的接口。三是为保证各部门信息安全,在没有国家税务总局和相关部门既定的信息安全标准的情况下,结合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需求,从无到有,多轮探讨,从技术的层面上达到在高标准的信息安全策略之下实现数据交换的目标。
“若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筑堤修坝”就是指在能够自由访问到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的前提下,寻求高效可重用的标准模式,以目前与甘肃省国家税务局实现数据交换和融合的系统架构为蓝本,针对后续参与部门的接入制定一套标准的针对前端应用需求服务接口,构建成了一次开发供多部门接入,实现涉税数据跨部门、跨系统的通信与同步、集中与融合的规范机制。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采用企业服务总线(ESB),利用消息交换机制和WEB服务机制的解决方案,即在未来整体远景架构规划清晰的前提下,从最迫切需要整合的数据资源入手,逐步将各类复杂的异构数据资源挂靠到企业服务总线上去实现涉税数据在各部门横向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仅仅解决了无米难为炊的窘境,然而高效的利用各部门集中的大数据,切实加强税源控管,实现堵漏增收,强化税费征管,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才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标的,这就需要我们从试点单位七里河区地方税务局对外部门涉税数据需要及利用的需求出发,依托交换系统汇集来的数据资源建设交换资源库,对交换资源库中的数据进行抽取、加载、转换、加工、清洗、比对,将外部门涉税数据与地税业务数据分门别类的通过系统自动识别和人工核实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关联,解决涉税数据跨部门的数据集成和融合问题,形成能够支持领导决策、业务协同的规范化数据资源。
最后一步“汇泽四方”则要求将规范的涉税数据资源通过丰富的接口对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基于“汇集数据,多方参与,实现共赢,惠泽四方”的建设宗旨,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分为两类:对内,平台自身不仅提供如个体数据核实、统计数据查询、信息资源检索等服务,而且还为诸如数据监控分析平台等核心应用系统提供数据资源;对外,为参建部门提供规范化的数据资源,满足参建单位对地税系统数据资源的需求。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不仅在于通过与外部门建立联动,形成长效的信息交换机制,推动和实现我省涉税信息资源的高效融合与开发利用,以建立高效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体系,提高我省地方税费管控服务效能和治税综合水平。
数据交换平台是一种手段而非终点,是多部门凝心聚力、通力协作的成果,对所有参建单位而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现了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最大的收益在于提供了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的便捷抓手。对于地税系统而言,将外部信息与税务机关掌握的内部信息充分融合,强化了涉税信息比对分析,深入查找了征管薄弱环节,进一步堵塞了漏征漏管,不断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省地税局科技信息处 沈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