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永靖县美丽乡村建设绘就新画卷 多业并举奔小康

25.08.2014  18:29

   中国甘肃网8月25日讯 (通讯员 孔维元)置身于如今的永靖乡村,不禁让人惊叹:不少地方的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特色富民产业助农增收,一幅整洁、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面貌展新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垃圾围村到处撒”。这是前些年永靖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干干净净的大街小巷,让人赏心悦目。漫步在岘塬镇刘家村,清新的空气伴着阵阵的清香扑面而来,干净的路面,整齐的绿化带,一字排开的路灯,粉刷一新的墙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说起这些变化,村民刘月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臭气熏天,污水到处流。自从村里垃圾统一清运之后,环境好了,村民们可高兴了!”刘家村的“大变脸”只是该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像刘家村这样的农村新景在永靖县随处可见。

  今年,永靖县以农村环境治理、违章建筑整治、饮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县农村大力实施“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圈”五改工程和“清垃圾、清杂物、清破旧、清污水”四清工程,定制垃圾压缩拉运车2辆,垃圾转运车23辆,垃圾收集桶226个,垃圾分类收集箱280多个,建成示范村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17个,先后清理垃圾800多吨。同时,清理侵占道路、绿地和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未批先建、乱修乱建等违法建筑185处,拆除违规广告牌、铺面招牌、路牌等413块,美化粉刷陈旧破损的店铺门面和墙面1562间、30369平方米。为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全县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防水源污染,设置警示牌5块,修建饮用水源地隔离防护栏1140米。推广农村天然气和户用沼气,动员农户完成“一池三改”361座,封闭污水管网7640米。

  文化惠民全覆盖

  每当晨曦初照或夜幕降临,乡村文化广场上人流如织,一片欢腾。老年人的太极拳、年轻人的现代舞、小孩们的旱冰……随处可见的乡村广场健身活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的文化活动非常丰富,不像过去,早上只能在马路上跑跑,天一黑就开始打麻将。如今可以打球、健身、扭秧歌、跳广场舞、交谊舞等,只要喜欢,谁都可以参加,还有教练免费教授。”太极镇大川村的王大爷感叹道。

  笔者在走访中也欣喜地发现,村级文化广场、乡村少年宫、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从社区到农村,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了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先后建成了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宣传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17个乡镇文化站,139个标准“农家书屋”、80个村级文体广场,这些文化设施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推进了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以“惠民”为着眼点,以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广泛组织县文化馆、黄河三峡艺术团、县乡文艺家协会创作编排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将一场场精彩的艺术大餐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据了解,黄河三峡艺术团每年深入乡镇、村社进行巡回展演70余场(次),引导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演出130多场(次)。县图书馆、博物馆对社会全年免费开放,年接待读者和参观人员3.6万余人(次)。

  多业并举奔小康

  近日,笔者走进黑方台的田间地头,看到农民们正忙着采收高原夏菜。“今年,我种植的3亩高原夏菜产量不错,收益有望突破2万元!”正在采收的村民陈永新说。去年,该县共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产量达6.9万吨,产值7400万元,外销广州、深圳、上海、厦门、兰州、青海等地。高原夏菜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硬菜”。

  永靖县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按照“多业并举,实现规模,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扶持农业走产业化、专业化道路。着力培育壮大旱作农业、无公害蔬菜、经济林果、草食畜牧、百合等富民产业。今年,川塬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发展高效农业,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500亩,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6.2万亩。东西山区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25万亩,脱毒马铃薯16.65万亩以上;新增百合3000亩,留床面积达4.1万亩;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鼓励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不断扩大草食畜牧业发展规模。发展壮大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新增红枣、苹果、核桃、花椒等经济林3.15万亩,推广种植中药材3000亩。此外,该县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个,引导、帮助农民规模经营“抱团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