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永靖县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30.10.2014  10:09

  原标题:倾心竭力攻难关干群一心奔小康

  ——永靖县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记者 刘延海 罗玉珍 通讯员罗仁军

  风景优美的永靖声名在外,被誉为西部水乡,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县份之一。然而,在永靖这个西部休闲旅游胜地,由于东西山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山大沟深,资源缺乏,干旱缺水,灾害频发,11个乡镇群众生活困难。按国家2300元的最新扶贫标准,永靖县有贫困人口4.4万人,贫困面达27.19%,78%的贫困人口集中在东西山区。永靖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

  严酷的现实意味着永靖县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为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永靖县全面加快川塬区奔小康和东西山区脱贫致富步伐,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州委、州政府“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1236”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全县一号工程来抓,“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主攻六大片区,实现三个转变,强化六项措施”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坚持走好“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谋加工款、挣劳务钱、往好处搬”的扶贫开发路子,突出农村发展和项目建设两大抓手,以实施整村(乡)推进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了全县扶贫开发进程。

  “黄河两岸风景秀美,肥土沃野,尽显江南水乡景致;东西山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呈现干旱贫瘠之象。”

  地理和自然条件巨大的差异带来了永靖天壤之别的生存发展景象:看山山高,看沟沟深。走进永靖的东西山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山比一山高,一沟比一沟深。

  永靖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旱、苦、少、缺、穷、散”是永靖县东西山区的最基本的特征。“旱”就是干旱缺水,十年九旱,农业生产小旱小灾、大旱大灾,收成很低。“苦”就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自然条件极为严酷,贯穿西部山区的主干道仅有一条刘白环县四级公路,而且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部分村未通等级以上公路,比较偏远村社尚未通自来水,群众饮用的是不安全的天雨水和泉水。“少”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西部山区聚居着回、东乡、保安、撒拉、藏、土等10个少数民族2万多人,占西部山区人口的近一半,而且群众受教育水平低,劳动者素质不高,收入渠道狭窄。“缺”就是境内资源缺乏,几乎没有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发展后劲乏力。“穷”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贫穷,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为旱作农业、畜牧养殖和劳务输转,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34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985元,比川塬区平均水平低1825元,贫困程度深,因病、因灾、因学返贫的现象非常普遍。“散”就是群众居住分散,五里一户,十里一家,东西山区有10户以下的自然社180个,10到20户的自然社有250个,信息闭塞,观念陈旧,基础条件滞后,群众生活苦不堪言。

  正因如此,东西山区是永靖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围绕解决“旱、苦、少、缺、穷、散”,永靖县坚持项目资金向农村倾斜,民生资金向基础倾斜,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以富民产业的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好富民产业培育攻坚战;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采取乡镇内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方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加快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资金支持,进一步创新扶贫融资渠道,打好金融资金支撑攻坚战;优先发展教育,稳步发展卫生,繁荣发展文化,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打好公共服务保障攻坚战。正在进行的五大扶贫攻坚战,给永靖东西山区带来了巨变,使扶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期。

  整村推进夯基础

  一条条水泥路在东西山区延伸着,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走进永靖县东西山区各乡镇,记者看到处处呈现出新变化和新气象,昔日的泥泞路变成了水泥路,以前低矮简陋的土坯房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正在建新房的永靖县新寺乡中塔村村民魁敬德告诉记者,建房子估算得花费15万元,政府各类补助3万元。目前,房子已基本建成了,到年底就可以入住了。在建新房的同时,还配套建设了120平方米的羊棚。

  同样建房子的村民魁令同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仅用了40天就建好了房子。“房子建好后,就去青海打工。”魁令同说,家里的收入主要靠自己外出打工。

  魁敬德和魁令同新建的新居都是新寺乡今年整乡推进的项目之一。新寺乡今年危房改造建设120户,其中中塔村改造60户。除了危房改造以外,新寺乡还将分散居住在四个山头的25户村民进行易地搬迁。目前,易地搬迁的25户村民的新居正在加快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永靖县提出,到2017年,对15户以下的自然村完成整体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新寺乡是永靖西山区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也是永靖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新寺乡党委书记王建勋说,新寺乡是今年全县确定的实施整乡推进的乡镇,实施的项目以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和养羊产业化为主。

  记者了解到,今年,永靖县通过积极争取财政扶贫和厦门帮扶项目,实施了新寺乡整乡推进项目、坪沟乡祁山和北山、关山乡南堡等9个整村推进项目,以及王台镇湾子、新寺乡中塔等5个村厦门帮扶项目,重点用于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和培育产业发展,解决贫困群众居住难和增收难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红泉镇金塬村提灌改造工程1处;改造完成危旧房115户,在建25户;新建暖棚759座,在建110座;扶持成立徐顶乡徐家沟村产业发展互助社1个;推广种植百合900亩;投入资金275.4万元,推广双垄沟播玉米3.58万亩;近期计划引进良种牛220头、良种羊1527只;扶持成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2个。

  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永靖县近年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通过实施村庄改造大会战,投资3亿元硬化村社道路、巷道近10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250公里,川塬区90%、山区70%的村社巷道实现了水泥硬化,水泥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暖到了群众心坎上,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是制约永靖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一直是困扰群众。

  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永靖县痛下决心,多方筹措资金2.9亿元,完成了东部山区、西部山区、三塬、盐锅峡和县城五大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城乡安全饮水全覆盖,全县自来水入户率由原来的17.9%提高到96%以上,结束了广大群众吃不上安全水的历史。同时,还积极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对重点灌区进行了有效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保灌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让居住在深山沟里的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永靖县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东西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宜继续投资、10户以下的自然村贫困群众,采取乡镇内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搬迁方式进行整体搬迁,先后新建易地搬迁点33个,撤并10户以下的自然社135个,川塬区乡镇的4个山区村实现了整体搬迁,累计搬迁群众3700户、1.7万人,相当于搬迁了2个中型乡镇,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旱作农业趟新路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永靖县围绕特色扶贫产业,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攻坚战。

  永靖县西山区干旱贫瘠,资源匮乏。面对这一实际,永靖县大力推广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让以新寺、杨塔等乡镇为主的西山片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的循环农牧业,使得贫瘠的土地不再贫瘠。

  双垄沟播玉米每亩产量在1500斤到2000斤之间,新寺乡流转3万亩土地种植双垄沟播玉米,使得全乡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外出打工,40岁以上的人在家里养羊。地里种的玉米和秸秆专门用来喂羊,产生的粪便成了地里的肥料。新寺乡1800户村民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羊,每户养羊的数量从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

  中塔村党支部书记魁德福自己种了30亩玉米,养了170多只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一年家里收入有十几万元。“以前村民都是靠天吃饭,地里种的小麦、胡麻等产量低,由于干旱少雨,一般都是种三年收一年,村民连吃饭都有问题。缺少饲

  草,养羊没法实现规模化。”魁德福说,自从种了双垄沟播玉米,饲草充足了,养殖业也发展了起来。

  “政府为每户补助4000元建羊棚。”王建勋说,通过扶持让每户养30多只基础母羊,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还通过组建养殖合作社引领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

  在刘化集团双联援建的中塔村养殖小区记者看到,21户村民现在存栏的羊有1600多只,还成立了永靖县化援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周边村民大力发展养羊产业。“养的基础母羊一年产羔2次,每次产羔4到5只,5个月就可以育肥出栏了。”养殖小区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今年可以出栏200只羊羔,目前已经出栏100多只了。

  为把养羊产业做大做强,新寺乡还引进了外地客商成立的永靖伊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崖头村正在建设屠宰、冷藏为一体的屠宰生产线和1500平方米的牛羊交易市场。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10月底工程就可竣工。同时,该公司还在后坪村建设种羊繁育基地和饲料加工厂,为养殖户提供羔羊和饲草料。

  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新寺乡养殖规模得到不断扩大。记者了解到,项目建成后,年可屠宰10万只羊,满足全乡1500户养羊专业户的养殖需求,带动全乡3.9万亩的饲草种植,年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同时,还可以辐射带动周边的乡镇发展养殖业。

  永靖县扶贫办负责人说,今年全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14.1万元,重点在新寺、坪沟、小岭、王台、川城、杨塔、红泉、陈井等8个乡镇的10个村推广养羊专业示范村建设项目,对新建暖棚标准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户每户一次性补助4000元,引进良种羊每只补助1000元,良种牛每头补助4000元。

  除此之外,永靖县还将双联惠农贷款和妇女小额信贷的重点向养羊专业示范村倾斜,县农行、县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养羊专业示范村养殖户筒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切实解决农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县财政拿出4000万元成立担保公司,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4亿元。同时,还充分利用双联行动,积极争

  取联系单位在圈舍修建、青贮氨化、铡草器械等方面给予集中倾斜扶持,促进养羊专业示范村建设的推广。依托双联行动,永靖县在111个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入社农户达到1.7万户,社员和企业缴纳互助金9578万元,已发放互助金借款6970万元,积极鼓励群众创业致富。

  坚持旱作农业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永靖县仅去年建成联户养殖小区21个、规模养殖场39个,全县羊存栏新增10万只,实现养殖收入1.8亿元,为促进群众增收探索出了新路子。

  永靖县在东西山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每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5万亩以上,脱毒马铃薯15万亩以上,占到东西山区粮播面积的85%以上,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农业种植效益大幅提高,仅此一项农民户均增收1.3万元,占到群众收入的三分之一。

  除大力发展旱作农业之外,永靖县今年借助刘盐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动工建设投资1.1亿元的三塬、岘塬、盐锅峡3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500亩,发展高原夏菜8000亩,已流转土地1万亩。

  在三塬镇下塬村记者看到,新建的日光温室大棚有的已经开始栽植菜苗,有的正在建设墙体。“在下塬村成立了4个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80亩,新建日光温室600个,70%的墙体工程已完工。”三塬镇副镇长王录生说。

  永靖县以建设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不断扩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川塬区新发展高原夏菜5000亩,发展核桃、花椒、红枣等特色经济林2.94万亩。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6万亩,红枣、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林18.8万亩。东山区大力发展百合种植,每年新增百合3000亩,留床面积3.5万亩,户均增收3万元。

  精准扶贫断穷根

  近年来,永靖县认真落实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政策和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定不移地走“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谋加工款、挣劳务钱、往好处搬”的六条扶贫开发路子,不断

  积极探索新观念、新机制、新模式,向贫困发起新的更大的挑战,挖掘和激发全县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新动力,打响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永靖县采取财政投入、部门整合、社会参与等形式,围绕全县重点工作,想方设法扩大扶贫开发资金总量,全面推进多元扶贫战略。

  数据显示,2013年,永靖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93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12亿元,实施了11个整村推进等项目;以开展双联行动为契机,广泛发动中央、省、州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生事业,累计协调落实项目30个、2883万元,落实帮扶资金378.7万元,其中物资折价205.6万元。

  永靖县积极组织实施惠农政策阳光工程,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通过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金,加大对农民工和“两后生”的技能培训,每年输转劳务4万人次以上,仅去年实现劳务收入5.3亿元。

  同时,永靖县加大先进农机具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开展送技术、良种下乡进村活动,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16项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为做到精准扶贫,精确识别贫困户,永靖县杨塔乡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乡完成7个村1085户、3949人的摸底排查,最后确定杨塔、徐湾、赵山、松树湾和胜利等5个村为贫困村,确定贫困人口445户1850人。目前,全县共识别确认贫困村61个、贫困人口1.09万户、4.4万人,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靖县分管扶贫工作的负责人说,在今年第二批财政扶贫计划及以后的扶贫资金安排中,永靖县突出对识别出的61个贫困村、1.07万户、4.4万贫困人口的精准扶持,将4.4万贫困人口进行倒排序,由深度贫困人口到中度贫困人口再到轻度贫困人口的顺序进行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做到一村一业、一户一策,项目到户、资金到人,加快脱贫步伐。

  巨变无声,处处呈现。围绕尚未脱贫的4.4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大会战在永靖东西山区全面展开,永靖县脱贫致富的步伐也是越来越快。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
靖远举办第三届“小口大枣”采摘旅游节
      绿树爽朗映硕果,惠风和畅迎嘉宾。商务之窗